《人间封印&人间无限》第247章


除了战争的威胁,人类向地球毫无节制索取,也是一种极大的破坏,随着世界经济的飞速发展,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成了全人类共同的忧患。 
成刚打算在西部建立自己的能源基地,更多的是处于一种改善环境的考虑,如果仅仅是为了发展生物能源,他完全可以选择海南岛这种适宜植物生长的地方。 
他明白,治理沙漠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广袤的西部大地上无数执着的人们,终年在与沙漠进行抗争,也不过是阻止沙漠的蔓延而已,不过,他认为挑战困难本身就是一种乐趣。 
政府规划的西部开发,主要是从经济和战略的角度考虑的,成刚希望利用自己的能源发展计划,改造西部环境,为这里朴实的人民提供更多的实惠。 
中国的沙漠有90%集中在贺兰山、乌鞘岭以西的西北内陆地区,这些沙漠地区,降雨量极小,气候干燥,植物稀少,是中国最干旱的地区。 
在河西走廊分布的沙漠主要有,库姆增格沙漠、巴丹吉林沙漠、腾格里沙漠等,它们以流动沙丘为主,加上各种风蚀的地貌形成了这里独特的地理环境。 
在一片高大而密集的链状、金字塔状沙丘所构成的沙漠边缘,成刚和李倩下车,爬上一个沙丘顶端,看着连绵的沙丘,此时的西北风虽然不大,却仍然是凛冽刺骨的,李倩下意识紧了紧风搂,成刚这才想起自己不觉得寒冷,可是李倩应该很冷的呀。 
他不禁暗中责怪自己粗心,伸手将李倩搂过来,不知不觉地应用精神异能,在两人周围形成一个无形的恒温屏障,李倩只觉得阵阵暖意自心底升起。 
两人就这样相拥而立,久久无语,在这原本毫无生机的荒漠上,矗立成一道令人感动的风景线,那就像是武侠故事中经典的侠客之恋。 
越过一片被沙漠毁灭了的古代文明遗迹后,眼前出现了大片的人工防沙林,他们仿佛看见了一种不屈的精神!当车开进内蒙西部的一个不知名小村时,他们感动于眼前所看到的一切。 
四周的沙丘布满了由麦草铺压的方格,不知为什么,李倩看见这种景象,居然想到蚂蚁搬家,在肆掠的大自然面前,人类的力量本来是很渺小的,可人们就是用这些看似原始、笨拙的方法,让流动漂移的沙丘止住了脚步。 
成刚能从那些被定格的沙丘中,感悟到物质的分子在不停地化合分解,氮、磷、钾等有机物日益增加,苔藓类,真菌类低等植物会在寒冻之后,绽开各种颜色的苔花,他能想象春暖花开时,娇嫩的蘑菇在草丛中撑开阳伞的情形。 
原本裸露的沙丘就这样有了储备水分和抵御风寒的保护层,自然生态也逐渐形成。 
小村周围是大片的平坦农田,这种存在于戈壁荒滩中的巨大反差,明显全是人工造就的,在沙漠中要成就这样一片人工绿洲,先得铲平一座座比房子还高的沙丘,再灌水沉沙、栽树育林、开荒种地,难以想象,对这么一个小村的人来说,这需要多长时间、多大的恒心,才能完成眼前的农田林网! 
带着敬佩的心情,两人敲开了一个村民的家门,开门的是一个黝黑的老人。 
他看着眼前这一对俊秀男女,听他们说完来意,自豪的笑道:“呵呵,这里所有的农田林木都是我们亲手在沙漠中建立的,我们村原本已经被风沙淹没,年轻人都外出谋生去了,七年前,王新民这伢子农业大学毕业后,没有留在外面,而是回来带着我们这些老人、妇女开始了治沙造田” 
“您说的这个王新民在吗?我们可以见见吗?”成刚诚恳地问。 
“就在隔壁不远!我带你们去吧,他现在整天摆弄一些植物,说是要恢复从前的生态,他是有学问的人,我们都听他的!” 
老人带他们两人来到一个简易大棚,里面培植着各种沙漠植物。 
“新民啊,有两个远道来的客人想见见你”老人冲里面大声喊道。 
“是格鲁布大叔吗?你们稍等一下,我很快就好了。”里面一个沙哑的声音应道。 
不一会,一个中等身材的敦实汉子从里面出来,成刚主动上前伸出右手道:“你好,我叫成刚,对你们的治沙成果很钦佩”。 
王新民赶忙在自己身上擦了擦手,才有些难为情地伸出手来:“不好意思!我刚刚种点东西,手有些脏。” 
成刚向他介绍道:“这位是李倩小姐,我们正在研究一些改善环境的项目,希望可以向你请教请教。” 
王新民听说是同道中人,兴趣大增:“请教说不上,不过我们和流沙斗了这些年,它的习性,我还是能够把握的,现在虽然有些成效了,不过要想真正制服沙漠,还很难啊!治理环境比破坏环境要艰难的多!” 
“你认为关键的问题是什么呢? 
“植被的恢复远远跟不上流沙的扩展速度!没有足够的植被,水份是保留不住的,土地将继续沙化!”王新民感触地回答。 
“那可不可以认为治沙的关键,就应该在于植物的生长周期上面?” 
“也可以这么简单地认为!虽然稳态的植被是需要植物多样化来维持的,不过若能有一种植物在短时间内大面积生长,先固住流沙,然后逐步培育出生态植物链,这应该是最好的途径。” 
他接着又说道:“我本来在大学学的是育种,这几年一直在试图培育一个新的物种,但是想要培育出能在这凄凉、肃杀的沙漠、戈壁上快速生长的植物,普通方法是很难做到的。你们可以参观一下我这几年培育的各种沙漠植物,有一些几乎绝迹的物种,我都抢救和培育出来了!但是,还不能找到一种符合要求的植物。” 
“当然,传统的培育方法是很难突破的!”成刚赞同道:“不过现代的转基因技术已经可以实现跨物种之间的基因剪接,我的想法是利用转基因技术,培育一种生长快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而这种草类叶径又具有极高的经济利用价值,具体地说是油料植物,这样我们就可在治理沙漠的同时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王新民无奈地摇摇头:“我们现在的条件,根本不可能做这样的事情,我上大学时曾学过一些转基因植物育种的理论,我们学院都不具备实际实验条件。转基因技术从理论上来说,是把一种生物基因剪切、缝合到另一种生物基因上,这种基因工程可以在各种植物间、甚至在植物、动物、细菌之间进行,培育你所想要的植物是没问题,可是那需要尖端技术条件的支持。” 
“资金和设备都由我来解决,我还可以请来国内一些知名的生物学家进行指导,你可不可以来负责整个项目的实施,怎么样?” 
王新民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成刚:“这是真的?为什么看上我呢?” 
成刚诚恳地说:“成功始于一个人的执着,从这里走出去四野望望,就能体会出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要成就这样的事业非你莫属。” 
王新民这个蒙古汉子有些激动,他离开大学就回到这个自己生长的地方,完全是出于对过去那种“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家乡的眷恋,凭着一种要恢复家园的信念,心甘情愿地在这里做个自愿治沙人,让苦寒和烈日见证自己的青春。 
他从没想过别人怎么看自己,现在从一个外来人的嘴里听到对自己的评价,似乎自己所有的付出都值得了。 
两人再次握手,“欢迎你加入星宇,让我们一起来驯服这暴戾的沙漠。” 
“好!开始吧!” 
“还有我呢!”李倩被两人的襟怀感动,她也伸出手放在两人握着的手上。 
随后,李倩将星宇的构成和未来发展的计划,都向王新民讲述一番,王新民被鼓动的热血沸腾。 
成刚对他们说出自己一路开车过来形成的想法,“在甘肃、内蒙宁夏之间大面积的戈壁沙漠,每年冬春两季的西北风使沙漠向东南不断扩张,而且那些干枯湖床里的盐碱沙尘更是飞跃上千公里,对整个北部中国的环境都造成极大影响。我们就从这片一望无际的戈壁荒漠开始,建立我们的生态基地。我们回北京后,就尽快调拨资金,准备相关设备,王新民就在这里先准备基建,我们将未来的转基因育种厂就设在你现在的植物培育基地上。” 
商量好后面的一些具体事项后,成刚和李倩回到了北京。 
两人直接回到星宇科技办公楼,几天不见,这里已经是一片繁忙景象,各种用途的特种雷达已经正式开始量产,生产储能电池所需的类超导材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