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关东军侵华罪恶史》第51章


4月初马占山反正,于黑河重建黑省军政两署,并成立“黑龙江省抗日救国军”,马自任总司令,联络各地义勇军,将所部扩编为9个旅,达6万余人。转战于北满,成为黑省义勇军的主要力量。
其后,原省防军第2旅旅长兼中东路哈满线护路司令、呼伦贝尔警备司令苏炳文和省防军第1旅旅长张殿九,于9月底在海满举起义旗,成立“东北民众救国军”,通电表示决心“敌忾同仇,共行国难”。《东北血痕》第52页。苏炳文任救国军总司令,张殿九为副司令,谢珂为参谋长,张玉挺为前敌总指挥。此后救国军联络马占山、李海青等各路义勇军,在哈满线一带与日寇展开血战。
二关东军的“治安”战略及措施
关东军发动“九·一八”事变以来,依其作战目的可分为两种作战形式,一种是占领作战,即以侵占城市、铁路交通沿线及军事要地为主,随之建立伪政权。另一种是讨伐作战,以消灭抗日政权和义勇军等抗日武装为主要目的,巩固和扩大统治区域,两种形式是相辅相成,并行发展的。但在伪满成立前以占领作战为主,其后讨伐作战全面展开。
随着关东军侵略扩大,抗日烽火也愈燃愈烈。消灭义勇军等抗日武装,确保所谓“治安”逐渐成为关东军所面临的最大难题。关东军承认:“兵匪跳梁日甚,铁路交通几乎阻断……甚至奉天亦受兵匪威胁。”《现代史资料》(11);第860页。对此,关东军最初采取“以武力根绝”的一边倒强压方针。早在1931年10月,参谋本部就已明令:增加赋予关东军担负满洲方面治安维持新任务。至1931年底,除混成第39旅团外,又先后增派混成第4、第9旅团、第20师团等部进入东北。
1932年4月,马占山反正,日军又增派第8、第10师团进入东北,以增强其侵略力量。4月15日,本庄下令关东军重新配置:第2师团由哈尔滨退回南满;第10师团进驻哈尔滨;第8师团进驻辽西,警戒关内及热河方面;第20师团交接后返回朝鲜;混成第38旅团向敦化、宁安方面讨伐。关东军重新部署后,仍感难于确保“治安”,又向军部中央请求:“鉴于目前形势恶化,为确立满洲国基础,请再增派1个师团和骑兵1个旅团。”《现代史资料》(7);第485页。
同时,关东军制定了《平定满洲方略》《太平洋战争への道·资料篇》,第180~181页。;规定:①第10师团(辖混成第38旅团)于5月中旬大体完成“平定吉林东部”的任务,尔后分别集结于宁安、哈尔滨。②从5月下旬开始“平定黑龙江省”;由第8师团于齐齐哈尔集结向讷河进攻,再向黑河方面展开攻势;“消灭敌根据地”;第10师团派出一部向海伦方面扫荡,策应第8师团;独立守备队及第2师团一部警戒沈长、吉长地区。
关东军的战略企图是,针对吉、黑两省义勇军力量较强这一情况,首先消灭以吉林自卫军为首的吉林义勇军,使松花江流域、哈绥路沿线至吉敦铁路以南,与朝解连成一片,形成吉东治安区。然后调头肃清黑省中、西部义勇军,确立黑省治安区。 根据上述计划和部署,关东军大规模(动用1 个旅团以上)讨伐作战正式开始。 第10师团由哈尔滨分两路讨伐。一路为村井支队沿哈绥路向海林、掖河方面出动,后由混成第38旅团接替。另一路中村支队利用松花江水运向方正、依兰方面进剿,后村井支队由哈绥路转进支援。第2师团主力由吉林向敦化方面讨伐,配合作战。至5月下旬吉东方面的讨伐告一段落。此间第8师团在辽西进行了小规模讨伐。
根据关东军的要求,参谋本部于4月底下令调在上海作战的第14 师团转进东北,承担原拟由第8师团担当的讨伐北满的任务。该部5月中旬到达哈尔滨,立即投入到哈绥路讨伐战中。这时吉、黑两省义勇军联合反攻哈尔滨, 关东军在击溃吉东义勇军之后,决定讨伐黑省义勇军。5月23日本庄由沈阳到达哈尔滨,亲自指导平定黑省作战。24日下令:第14师团从哈尔滨分两路讨伐,一路沿呼海路向绥化、 海伦进攻;一路沿齐哈路向齐齐哈尔出击,尔后转齐克路作战。第10师团伺机返回哈尔滨,接替第14师团防务。于是,关东军的黑省平原讨伐作战开始了。不久,骑兵第1旅团进入东北,加入第14师团讨伐作战。至7月底此次作战基本结束。
第四部分:刺刀下的“新国家”围剿抗日武装第1期(3)
6、7月间,第2师团和独立守备队在辽宁还发动了第1次东边道讨伐战。自“九·一八”事变到1932年9月,关东军在朝鲜军一部配合下,进行讨伐作战大小战斗905次,供认死亡约400人,负伤875名。《日本帝国主义の满洲支配》第99页。
6月8日,关东军根据讨伐情况,修改制订了《关东军治安维持方针》《现代史资料》(7);第486~487页。,上报给军部中央。其中指出:“到1932年未,彻底摧毁具有政治基础的反满武装集团,完成满洲国治安的总体性建设。”其军事行动顺序为:先确立奉天省治安;5 月消灭李杜、丁超反吉林军;5月下旬开始平定黑省中原作战;6至7 月实施铲除马占山根据地的黑省北部作战。初秋以后准备热河作战。
原来关东军预想,采用大兵团围剿,各个击破的战略,一举消灭大规模的义勇军,确立伪满的治安稳定局面,以便腾出手来解决热河问题。但春夏季攻势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义勇军不但未被消灭,反而有了发展。9 月时东北的抗日武装达到36万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1);第254页。关东军的估计数为21万。《满洲事变作战经过概要》(2);第1页。1932年8月关东军首脑及幕僚进行大调动,武藤信义新任司令官。 他总结以往的作战情况,做出了新的战略决策。在总战略方针上,改变以前的单纯依靠武力围剿的策略,采取“积极行使武力与以此为背景的合理的政治工作相结合”的治安方针,在作战方法上,“鉴于在满皇军兵力少,不可能到处实施积极讨伐”,将以往的全面出击改为治安重点主义,即“限定各师团任务,节省兵力,集中某一地区进行彻底讨伐,尔后逐步肃清其他地区”。在作战方向上,当时有两种情况,一是讨伐边境地带的义勇军,确立伪满的疆域安定;另一种是“平定南满各地群匪,巩固治安基础”。武藤决定以后者为主。在讨伐期限上,原定至1932年底完成治安总体建设,现改为到1933年夏“歼灭具有政治色彩和强大势力的匪贼”。《满密大日记》1932年第11册(后又延期到1933年末“结束全满的平定”)《续·现代史资料》(4);第52页。
关东军根据以上方略,主要采取了以下几项措施:第一,组建和利用伪军。“九·一八”事变后,原东北军张海鹏、于芷山、熙洽、吉兴等部叛国投敌。伪满政权建立后以这些军队为基础组建了“满洲国军”。初设伪奉天、吉林、黑龙江警备军等。1932年时伪军达到31个旅(内骑兵12个旅),14余万人。王辅:《日军侵华战争》(1);第254页。在对辽宁的唐聚五、吉林的李杜、冯占海、黑龙江的马占山等义勇军讨伐中,伪军出动;配合了日军作战。但此时伪军初建,素质极差,“指挥官能力甚低”,“部队营(大队)以下缺乏独立战斗能力”多田骏:《满洲国军政指导状况报告》。;未能达到协助关东军进行讨伐作战的水平。
第二,设立伪警备区。关东军为有效讨伐义勇军,实行分片划区,重点讨伐的办法。1932年7月,伪奉天警备军设立了沈海、中央、鸭绿江、安奉、辽河、 奉山6个警备区。在伪吉林省先设有“剿匪”司令部及滨江、延吉警备司令部。1933 年4月,新设了吉长、滨江、延吉、绥宁、农安5个地区警备司令部。
第三,成立清乡委员会。1932年10月关东军为推行所谓“广义治安对策”,协调日伪军警各方面镇压抗日武装,成立了从伪中央到地方省县的各级清乡委员会。中央由伪国务总理担任委员长,省县由伪省县长担任委员长,以当地日伪军警头目充当委员,其任务是:“负责该地区内的匪贼、自卫团的收编、宣传及其他治安工作。”《满洲国史·总论》第327~328页。为彻底完成讨伐作战及准备对热河用兵,关东军多次向军部中央提出增兵要求,从1932年9月至年底,先后有混成第14旅团,骑兵第4旅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