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谏”。
后来,就连蒋介石在《苏俄在中国》一书中,也这么写及西安事变:“最出人意料之外的一点,就是其主动者,实是张学良本身,而首先提出此一劫持者,则为杨虎城。”蒋介石:《苏俄在中国——中国与俄共三十年经历纪要》,七十五至七十六页,台湾中央文物供应社一九五七年版。
曾采访过杨虎城的英国记者贝特兰,也在他的《杨虎城传》一书序言中写及:“正是杨虎城说服了少帅,只有运用兵谏战略,抓住最高统帅,才有希望使他们停止对共产党作战,并团结全国共同抗日。”詹姆士·贝特兰:《杨虎城传》英文版序言(一九八○年)。
不过,也正因为杨虎城一开始就主张“兵谏”,所以他在发动西安事变时,再三关照部下:“必须给我捉回活的蒋介石,不要死的蒋介石。如果打死了他,即要你偿命。谁打死了他,都以军法从事!”周恩来前去拜访杨虎城,自然非常融洽。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向杨虎城表示问候,表示对西安事变的支持。接着,周恩来便说及昨夜跟张学良会谈的情形。
杨虎城听罢,颇为感慨。他说,他原以为中共跟蒋介石有十年的血海深仇,知道捉住了蒋介石,虽不至于立即杀蒋,但也决不会轻易主张放蒋。
周恩来说:“蒋介石本人,现在是抗日则生,不抗日则死。因此,促使他改变政策,实现对日作战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杨虎城道:“共产党置党派历史深仇于不顾,以民族利益为重,对蒋介石以德报怨,令人钦佩。我是追随张副司令的,现在更愿倾听和尊重中共方面的意见。既然张副司令同中共意见一致,我无不乐从。”就这样,周恩来成功地构筑了“张、杨、中共”这“三位一体”。原先,中共只是分别与张、与杨秘密联络,杨不知张与中共的联系,张不知杨与中共的联系。如今,张、杨、中共三方结为一体。此后,在与国民党的谈判之中,便以张、杨、中共为一方,国民党政府为另一方。周恩来不愧为统战高手,有了张、杨,中共的“砝码”更重了。当然,在与周恩来的交谈中,杨虎城也透露了自己的隐忧:“共产党和国民党是敌对的党,地位上是平等的,对蒋可战可和。我是蒋的部下,如果轻易放蒋,蒋一旦翻脸,我的处境就和共产党有所不同了。”顺便提一笔,杨虎城在西安事变中消息极为灵通,他的“黑室”发挥了莫大作用。
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位名叫亚德莱的美国人,专门设立了一个机构“Black Chamber”,即“黑室”,负责侦译密码电报。杨虎城也设立了“黑室”。那“黑室”名副其实:设在新城大楼(亦即最初拘押蒋介石之处)的最底层地下室,光线暗淡,还遮以黑布。在“黑室”里工作的是杨虎城的机要秘书李致远。
李致远原名李直峰李直峰:《杨虎城将军设置的“黑室”》,《上海文史》,一九九一年第三期。,由中共党员南汉宸引见,任杨虎城机要秘书。这“黑室”在一九三六年二月,侦译了蒋介石、阎锡山堵击红军的许多密码电报。西安事变时,缴获了胡宗南驻西安办事处特印密电本以及军政部的双码代码密电本,侦译了“讨逆”总司令何应钦指挥三十个师扑向西安时的作战计划、兵力部署、作战命令、口令信号、陆空联络符号等等。这样,“三位一体”对于南京方面部队的动向了如指掌!
第三部分:西安斗智苏联否认“莫斯科魔手”
西安本来已经够热闹的了,如当时英国《泰晤士报》称西安已成了“一个歌剧场”。在热闹之中忽地又爆出耸人听闻的消息:红旗插遍古城西安!西安事变发生之后,南京已纷传“共党策动西安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共的阴谋”,“中共要把西安造成马德里”,“西安已脱离中央(引者注:指国民党中央),投奔中共”……眼下,西安一家名叫“雷电社”的电台,向国内外播发了“红旗插遍古城西安”的消息,南京更是据此证明张、杨“投奔中共”。
就连一九三七年三月一日,美国女记者史沫特莱在采访毛泽东时,也提出了这一问题:史问:许多人不但说西安事变是共产党干的,而且说在城墙上红旗高悬……究竟事实如何?毛答:关于西安插红旗一类的事,大概只有日本人和汉奸看见了罢。史沫特莱:《中日问题与西安事变》,载《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诸问题》,一九三七年。
据那位在杨虎城“黑室”中工作的李直峰回忆,经“黑室”电台监查,发现竟是东北军的一个电台,在播发“雷电社”消息!周恩来马上指示东北军内的中共党员,细查此事。一查,才弄明白:东北军中的几位青年军官参加扣蒋行动,在华清池蒋介石行辕缴获了一部电台。于是,他们便以“雷电社”的名义,向外发布消息,自以为是做“革命宣传”。这些年轻人没想到,他们以无线明码发布的新闻电报,在外界引起了混乱。经周恩来劝阻,这个“雷电社”才宣告结束……这“雷电社”小插曲,倒是表明了南京方面以及海外对于中共的一举一动,是何等关注。理所当然,日本和苏联方面的态度,也是众所关注的。
日本外务省在十三日晚,便召开了紧急会议,决定:“日本政府方针,应以慎重态度,静观事态之推移情形。”日本的《朝日新闻》,则印出号外,大字标题是《支那政局全面混乱》,报道“蒋介石氏突被监禁”,“张学良氏兵变指挥”,还有“张学良氏自己保身”,与“共产军妥协”等等。日本的《日日新闻》,则称“张学良兵变”背后乃是“莫斯科魔手”在操纵!苏联的表态,出人意料。苏联并不支持西安事变,反而指责这是日本玩弄的政治阴谋!十二月十四日,苏共中央机关报《真理报》发表社论,指责“此次张学良兵变”与“亲日派有密切关系”。社论说:张学良早有无穷机会可以抵抗日本侵略,其兵士亦充满抵抗之决心,然张将军本人则一贯采取不抵抗政策。现在渠乃以抗日运动为投机,高揭抗日旗帜,实际则转使中国分裂,使其更加骚乱,成为外国侵略者之牺牲品。
十二月十七日,《真理报》的国际评论说得更明白:最近从中国得来报告证实张学良之叛变纯为日在中国之新阴谋,其目的乃阻碍中国之统一,及日益普遍之抗日运动。
世界新闻界评论,完全证明日方嫁祸他人,伪称张学良叛变乃“莫斯科魔手”之伎俩,业已失败,张氏之叛变及日德协定之直接结果,其目的及任务为煽动战争。
与此同时,苏联外交部则通过外交途径,向南京政府声称:苏联与张学良“无关系”,与中国共产党也“无任何联络”,甚至共产国际也与苏联“无关”,“因此对中国共产党之行动不负任何责任”。苏联外交部还表示,对于中国一部分报纸散布西安事变与苏联有关的“流言”,感到“非常惊异愤慨,希望中国政府设法阻止”。与之针锋相对的,则是南京政府行政院副院长孔祥熙于十三日召见苏联驻中国代表,明确地提出:“西安之事,外传与共党有关,如蒋公安全发生危险,则全国之愤慨,将由中共而推及苏联,将迫我与日本共同抗苏。”孔祥熙:《西安事变回忆录》,台北传记文学出版社一九七六年版。
南京政府自然并不相信苏联外交部所声明的与中共“无任何联络”、与共产国际“无关”之类话,称之“此地无银三百两”!须知,陈立夫在西安事变一发生,便急寻潘汉年,为的是通过潘汉年给共产国际发电报,借共产国际对中共施加影响——苏联外交部的声明显然纯系外交辞令!
在十二月十四日晚,中共中央在保安便从塔斯社的英文广播中,知道苏联《真理报》社论的内容,议论纷纷。倒是张闻天在苏联学习过多年,对此作了解释:苏联有难言之隐,“只能这样说”,否则会引起“与南京对立”。
第三部分:西安斗智斯大林反对“倒蒋”
苏联的“难言之隐”,说穿了,无非是想避免日本以及其他国家借西安事变,抨击“莫斯科魔手”罢了。苏联对张、杨的批评,实际上是苏联外交政策实用主义的一种表现。
西安事变刚一发生,中共中央便在十二日晚十二时、十三日凌晨四时、十三日下午四时,三次电告共产国际。
毛泽东?
小说推荐
- 毛泽东与蒋介石
- 作品:红色三部曲—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叶永烈 内容简介 蒋介石和毛泽东是国共两党的旗手,从二十纪二十年代至七十年代,蒋介石和毛泽东的合作和斗争,就是半个世纪的中国历史风云,就是国共两党的关系史。诚如美国总统尼克松所言“半个世纪以来的中国史,在很大程度上是三个人的历史:一个人是毛泽东,一个人是周恩来
- 最新章:第127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红色三部曲之历史选择了毛泽东 z
- 像钟摆似的,长江轮船从上游到下游,又从下游回到上游,来来回回,终年不息。忽地,从一九二七年四月十二日那天开始,上海的大批乘客涌向码头,往武汉的船票顿时成了抢手货。船票价格暴涨。十天之后,由上海驶往武汉的几艘轮船,前后由两艘挂着米字旗的英国轮船护航,船票价格更是翻了几个跟斗,连统舱票都涨到四十五元一张
- 最新章:第106章
- 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
- ﹏┛欢迎光临 微 桌 小 说【三无少女】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 作者[中]尹家民内容简介:毛泽东与蒋介石之间的交手、和谈、角逐与对决,构成了波澜壮阔、影响深远的国共之争,也牵动了半上世纪以来两岸政治舞台上一幕又一幕惊心动魄的历史大戏《两岸惊涛中的毛泽东与蒋介石》是《世
- 最新章:第95章
- 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 小说排行榜/top.aspx毛泽东和蒋介石的早期交往 作者:佚名 世人常以为毛泽东和蒋介石在1945年重庆谈判时才第一次见面,本文却披露了鲜为人知的历史场面…一 毛泽东挥泪别妻赴粤 1923年岁末的广州 一位身材颀长、穿一身灰布长袍、足蹬一双黑布鞋的湖南青年,出现在街头 头发长而密,眉毛却稀疏,一双
- 最新章:第6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我在蒋介石父子身边四十三年
- 口述:翁元 记录:王丰*第一章:加入“领袖铁卫队 没有谁能扑灭蒋介石心中急欲消灭共产党人的烈焰,就连被丘吉尔誉为二次世界大战“胜利的组织者”马歇尔也无能为力;然而蒋介石要在中国铲除共产党人的决心和马歇尔调处国共冲突的失败,注定了蒋政权“金陵王气黯然收”的命运。我正是在那个令马歇尔痛心疾首、国共内战愈
- 最新章:第44章
- 贺子珍与毛泽东
- 传奇而动人的爱情悲剧:贺子珍与毛泽东 作者:石永言征程托孤(1)壹 晨,贺子珍在毛泽东的铜床边整理衣物,蓦地,一股大风,从开着的彩色玻璃鸳鸯窗外扑进来。贺子珍离开铜床,踱到窗下,欲拉上爿窗户 毛泽东见贺子珍行动似有些不便,爱怜地说“子珍,让我来关 毛泽东用力拉下上爿窗户,在室内踱步,手里燃起一支袅袅
- 最新章:第36章
- 与毛泽东一起感受历史
- 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也被迫“参战,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只是把德国帝国主义侵略的山东半岛转交给日本帝国主义去掠夺罢了。中国仍然处在半殖民地的地位。大战前各帝国主义国家强迫中国订立的许多不平等条约和他们在中国划分的“势力范围,还是继续有效。国内军阀间的混战仍然不停止。每一派军阀都勾结不同
- 最新章:第120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