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
为了使第34集团军被围部队撤出,我们采取了一些必要的措施。根据我的指派,有一名,司令部军官乘“ПO —2 ”型飞机经敌战斗队形上空飞往被围部队。他在森林中发现了该集团军的三名指挥员:两名将军和一名上校。他们将被围部队分成三个纵队后,即带领突围。突出敌人合围的有摩托化步兵第163 师,步兵第257 和259 师,第207 军炮兵团及其火炮与物资器材,以及由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处长尤金采夫上校率领的其他数个兵团的零星人员。
9 月11日,在距扎博罗维那村不远的地方,我们与第34集团军司令部的第二梯队建立了联系这里有集团军炮兵主任B ·C ·贡恰罗夫炮兵少将,集团军司令员卡恰诺夫。他们两人对所属部队的情况一无所知,而且显得惊慌失措:过了一天,就把集团军的领导撤换了。代理集团军司令员为П·ф·阿尔费里耶夫少将,参谋长为M ·T ·罗曼诺夫少将,炮兵主任为M ·H ·契斯佳科夫炮兵少将。9 月14日,集团军补充了新锐力量,其中有一千三百名共产党员和共青团员,七十名政治工作人员。
9 月12日,第11和第27集团军各补充了两个师。对敌实施了多次反突击。有过一个值得记取的教训。在一个发生过火灾的泥炭地段,由于泥炭是由下向上燃烧的,上面的地表泥土外观毫无变化。数天后,我军在该地区转入进攻。怎么也没有料到,很多战士踩塌了地表泥土,掉进齐脖深的坑中。跟在他们后面的几辆坦克也掉了下去。其实,这种情况今后还有可能遇到。
我军在西北战线上的态势开始逐渐稳定下来。方面军首长采取了不少必要的措施,以使在整个战线上阻止敌人前进,并着手组织纵深梯次防御。我产生了这样一个想法:拔除敌人在波洛麦季河以东形成的杰缅斯克登陆场。这个想法使我昼夜不安。从何处抽调兵力来实现这个想法呢?只有西北和列宁格勒两个方面军协调一致地突击,才能拔除这个突出部。但是,从8 月底起,要沟通这两个方面军的通信联系却相当奇特。它们虽说是友邻,但并不相接。在两个方面军之间,从拉多加湖至基里希、继而向南沿沃尔霍夫河一线,有苏联元帅г·и·库利克的第54集团军和H·K·克雷科夫中将的第52集团军占领阵地。而这两位军事首长都由最高统帅直接领导。我想,可能需要对方面军后方一定数量的当地居民尽快地组织训练,而这是否需要请示大本营批准呢?我清楚地记得,9 月17日早晨,我正准备把这些问题提到方面军军事委员会时,突然要我立即返回莫斯科。后来,我被派往列宁格勒附近担任了新职务。
再次同芬兰白匪作战
在最高统帅那里,9 月份的任务。第7 集团军如何战斗。戈列连科将军。沿弧线后退斯维里河障碍,人们是如何行动的。
1941年9 月中旬。列宁格勒附近的形势变得极为复杂了。北面是芬兰人……西面是被希犄勒匪徒占领的波罗的海沿岸地区。南面也是法西斯德军。东面是拉多加湖,只有该湖的南岸未被敌人占领,宽度大约有九十公里的水域。沿这条水道与列宁格勒军民保持着联系。
同时,市内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列宁格勒市内的居民、郊区居民以及从敌占区来的难民,住满了整个城市。从9 月8 日起,动用了由市执行委员会掌握的数量很少的储备。配给的食品减少了很多。现在,拉多加湖上的航线成了整个列宁格勒的命脉。物资由提赫文城运到沃尔霍夫城。一部分物资由该处继续沿铁路运往沃伊博卡洛,再换装在汽车上。不久以后,在拉夫罗沃村附近辅了一条直达拉多加湖岸的铁路支线。食品、弹药、人员都在该处由汽车或火车换装在拉多加区舰队的船上。有的物资在沃尔霍夫附近直接装上河中的平底船和汽艇,沿沃尔霍夫河进入拉多加湖,再沿与拉多加平行的旧拉多加运河,向西直至奥西诺维茨灯塔。人员和物资从该处换地方铁路,经腊希亚、乌格洛沃、弗谢沃洛日斯基,到达列宁格勒。
但是,在拉多加一奥涅加地峡上的苏军也撤退了。因而,拉多加湖东岸落入芬兰人手中的地段越来越向南扩大。如果芬兰人渡过斯维里河,德国人突入沃尔霍夫河右岸,那列宁格勒和外部的联络线,除了空中外,就全被切断了。
列宁格勒保卫者誓死坚守阵地,不让敌人再前进一步。然而,在拉多加—奥涅加地峡上的撤退仍在继续进行。我忐忑不安地阅读来自拉多加湖东岸的战报。要不了多久,芬兰人就会和德国人会合了。可是,大本营没有力量帮助东岸的我军。哪怕能在什利谢尔堡和姆加附近突破敌人的包围圈也好!但是,敌人打退了我方的多次进攻。而且,德军还由南向拉多加打进了一个楔子,其中心在锡尼亚维诺村。这个楔子不断向两侧扩张,已将我军分割成相距数十公里的两部分。
我尽力详细地叙述了1941年9 月中旬的情况,先谈西北战线,再谈列宁格勒地域。这是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两个地方的战斗行动的进一步发展情况。
总而言之,我被召回大本营。即将见到最高统帅。
我在国防人民委员会工作期间和在伟大卫国战争年代,曾数十次见到斯大林。我虽然没有作过记录,但还是能想起某件具体的事,并由此想起说过些什么话,有过什么议论,以及在场的人有些什么反应。一环扣一环,只要想起某件事的一个环节,就会引出其他环节来。从心理学角度看,这是很容易说清的。每次去见斯大林,对我来说(也许不仅是我),都是在精神高度集中的情况下。因为每次会见都是由于事情重要,都使我感到自己责任重大。
在正式会议上,斯大林都称我为“梅列茨科夫同志”,很少称“基里尔·阿法纳西耶维奇”。在非正式见面时,不知为什么,他爱叫我“亚罗斯拉夫人”或“机灵的亚罗斯拉夫人”。当他对我就某个重要问题提出的建议感到满意时,就面带微笑叫我,当我和他的意见不一致时,他就生气。
在战争年代,当我向最高统帅汇报前线态势或讨论新的任务时,A ·M ·华西列夫斯基、B ·M ·沙波什尼科夫有时参加,г·K ·朱可夫、A ·и·安东诺夫、г·M ·马林科夫、K ·E ·伏罗希洛夫参加的次数较少,其他政治局委员或军事首长参加的次数更少。不少时候,交谈是用交换目光的方式进行。这并不是说,斯大林事先没有和国防委员会成员或大本营成员讨论过这个问题。自然,斯大林与其他集团军司令员和方面军司令员并不都是单独谈话的。至于我(根据实际情况说),在战争年代,很多作战任务都是在我们两人交谈时,斯大林直接赋予我的。
9 月17日,也进行了这样的谈话。我详细地汇报了西北方面军的态势以及自己最近时期构想的一些见解。斯大林说:“态势稳定下来,这很好。我看,您已经走上轨道了。我们想交给您一项重要的任务。您不反对吧?”
当然,不反对。我奉命立即前往拉多加—奥涅加地峡的卡累利阿方面军第7 集团军。该集团军经过战斗已向南退往斯维里。我的任务是,帮助它组织防御,竭尽全力阻止芬兰人冲向沃尔霍夫与德军会合。指挥第7 集团军的是ф·д·戈列连科中将。对芬兰作战时,我担任第7 集团军司令员,他指挥着一个步兵军。我认为他不仅是一位很好的军事首长,而且是一位聪明人,机智、谨慎、勇敢。对芬兰作战后,他被授予“苏联英雄”称号。斯大林早在国内战争时就认识他。派我前往该集团军时,斯大林说:“去看看戈列连科那里的情况。您了解这个集团军和它的指挥员们,他们也了解您。去给他们出些主意。如果光出主意不行的话,我准许您自己指挥。我命令用一切办法挡住芬兰人!”
我到达设在彼得罗扎沃茨克的集团军司令部后,首先全面了解情况。在这个地区,情况是这样发展的。战争爆发前,第7 集团军驻守在新国境线附近,由索尔塔瓦拉至吉莫累湖。包括芬兰兵团在内的所谓“卡累利阿集团军”是在7 月10日沿两个主要方向(奥洛涅茨、彼得罗扎活茨克)进攻苏联领土的。归戈列连科指挥的有三个步兵师,而敌军却几乎比这多三倍。莫斯科不可能给第7 集团军重要增援。当第7 集团军开始缓缓向东南撤退时,西北方向总司令K ·E ·伏罗希洛夫曾派驻守在卡累利阿地峡上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 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我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斗争中去了。这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 最新章:-李奇微回忆录-第56章
- 回忆录之青梅竹马
- 书名:回忆录之青梅竹马作者:流陌、一我认识何磊的时候还是幼儿园。何磊比我小两个月,不过却比我晚一年进幼儿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何磊特别亲切,他来的第一天我就不停的抓着他玩儿。我三岁就进了幼儿园,因为在家里太调皮,妈妈工作有调动没时间管我,就把我送到了幼儿园。何磊来之前我一直是幼儿园的老大,虽然我是
- 最新章:第8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吴万沈 译风云紧急目 录中译本序志谢序言一序言二本卷的主题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第一卷 序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
- 最新章:第16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吴万沈 译胜利与悲剧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胜利的浪潮(1944年6月—12月底)第01章 D日第02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第03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第04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第05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第06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第07章 罗马、希腊问题第08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第09章
- 最新章:第1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