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种部队武器装备》第22章


1993年,第一款PP-19野牛冲锋枪研制成功。 
在新式军用步枪选型的“阿巴甘计划”告一段落之后(即1994年前后),俄罗斯军方就着手组织新型冲锋枪的选型工作。当时参试的冲锋枪很多,在试验中都或多或少地暴露出了一些问题:有的冲锋枪射速太高,弹药消耗相当大,射击费效比过高,同时也带来连发发射时稳定性太差、难于控制、射击精度较差等缺点;有的冲锋枪则是弹匣容弹量十分有限,不能适应战术需求。试验的结果是PP-19野牛冲锋枪脱颖而出,成为军方关注的重点并被列为试装备。 
PP-19野牛冲锋枪采用的是自由枪机式自动原理。早期的型号配用9X18mm标准型马卡洛夫手枪弹(PM)和初速更高的改进型马卡洛夫手枪弹(PMM)。瞄准装置由翻转的觇孔式照门和照搬自AKS-74U步枪上的准星组成。枪口前端装有消焰器,其上设有两个宽阔的矩形缺口。配用三角形的金属框架式枪托,它可以折叠放置在机匣的左侧。全枪在外形结构上,最显著的特点就是位于枪管下方的大容量弹筒,其容弹量多达64发。64这个数字并不是偶然的,现在俄罗斯军队配发的手枪弹其标准包装是每小盒16发,装满这样一个弹筒正好需要4盒弹药,而每个战士还需要另外携带一个备用弹筒,这样一共就是128发弹,正好是俄军编配体系中冲锋枪的弹药基数。该弹筒的外形是圆筒形的,内部设有螺旋状的弹药导引槽(因此这种弹筒又被称为螺旋弹筒),枪弹沿导引槽螺旋排列并与弹筒的轴线平行。弹筒内的枪弹在独立的导引弹簧作用下,能够可靠地被导引到进弹口处。在必要时还可以通过弹筒前端面的旋转拉柄推弹上膛。与之相似的、采用螺旋弹筒供弹的还有美国的卡利科冲锋枪,但两者的结构截然不同。卡利科冲锋枪的弹筒位于枪身后上方,质心偏后,而且瞄准基线高。相比之下,显然是野牛冲锋枪的结构更合理一些,尺寸稍显粗笨的弹筒位于枪管下方位置更利于减小全枪的高度、减弱射击时枪口的上跳,不但使质心位置适当,而且还可以兼作下护手使用,在持续射击时起到了隔热的作用。 
野牛家族 
从1993年第一款野牛冲锋枪问世至今,在漫长的改进工作中,设计师们还推出包括野牛-2、野牛-3以及一些配用其他弹种的变型枪在内的一系列冲锋枪,形成了一个庞大的“野牛家族”,而且这一家族也算是AK系列步枪的“兄弟”。之所以这样说,不仅是因为野牛系列冲锋枪的主设计师维克多·卡拉什尼柯夫的父亲是著名的AK步枪的设计者米哈伊尔·卡拉什尼柯夫,更是因为野牛冲锋枪上有60%以上的零件直接借用自AK步枪,也就是说这些零件可以通用。这样设计的原因不仅仅是基于武器实用性的考虑,也是追求该枪与伊热夫斯克兵工厂正在生产的其他产品最大限度地统一,以保障在生产过程中对设备的重新调整达到最低限度。这种设计思想为PP-19野牛冲锋枪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在继承AK步枪经典结构的同时,也传承了AK步枪闻名于世的高可靠性和对各种恶劣环境的适应能力。而且每一个熟悉AK步枪的射手,即使是第一次接触野牛冲锋枪,也能够毫不费力地将它分解、结合,根本不需要参考任何武器操作教程,减少了训练成本。 
野牛冲锋枪的质量和尺寸与当代流行的轻型、微型冲锋枪相比而言都要稍大一些,但这并不意味着该枪技不如人。虽然该枪不易于隐蔽携行,但是它的后坐冲量很小,因而在自动射击时武器的稳定性和可控性都相当的好。 
野牛-2冲锋枪与早期的型号相比,它的改进首先体现在螺旋弹筒上。除了在圆筒形的弹筒下方增加了防滑槽使之更适合兼作下护手使用之外,还在弹筒右侧开设了4个小孔,其位置分别在4发、24发、44发和64发处,这些小孔可以供射手观察余弹量,并将弹筒材料由铝合金改为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另一处改变是消焰器的形状变为小喇叭口形状。枪身上方的缺口式照门、准星以及带有滑动转轮的表尺都是按照AK-100步枪来设计的。该枪还可以配装消声器。野牛-2冲锋枪带空弹筒、不带消声器时质量为2.47kg,空弹筒质量为370g;枪管内壁镀铬,4条右旋膛线,导程为240mm。 
1996年,野牛-2冲锋枪开始被内务部和俄军特种部队正式采纳。其美中不足的是,外形尺寸不够小巧,难以隐蔽携行,因此内务部还同时定购了该厂生产的克林-2轻型冲锋枪。 
克林-2轻型冲锋枪配用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TT),全枪长303mm/571mm(托折/托伸),弹匣容弹量20或30发,全枪质量1.67kg(含30发空弹匣)。 
野牛-2冲锋枪还有很多款变型枪,它们采用了相同的自动原理,都能够进行单发或者连发发射,大多具有相似的结构与外形,不同的只是枪管的长度和弹药的口径。其中有的型号可以发射9X17mm库尔兹弹,有的型号为了得到更高的弹头初速和更好的杀伤效果使用的是威力更大的7.62X25mm托卡列夫手枪弹。在使用托卡列夫手枪弹时,由于枪弹较长,弹筒内只能容纳45发弹。与此同时,为了兼顾海外市场,厂家还开发了能够配用巴拉贝鲁姆手枪弹的变型枪。此外还有一款配用托卡列夫手枪弹的变型枪——野牛-2-07冲锋枪。该枪与其他野牛冲锋枪的外形差别很大,最明显的就是采用了弧形弹匣,容弹量为35发,这样一来全枪的高度尺寸增加了很多,武器的宽度也相应地减小了很多。 
野牛-3冲锋枪与以前的型号相比,主要的不同是改变了枪托的结构。它采用的是L型枪托,在携行时可以折叠放置在机匣上方,当需要从携行状态转换为战斗状态时,只要打开枪托,抵肩板就会自动地弹到与枪托垂直的位置。这样的改动更符合人机工程,而且这种结构的枪托也不会妨碍士兵在必要的时候使用枪托与敌近身肉搏战。 
在不断的改进中,设计师小德拉戈诺夫又对瞄准机构进行了一些改进,研制了一种可以加装在野牛-2或野牛-3冲锋枪表尺后方、可以避免虚光的瞄具,该瞄具将缺口式照门设置在一个较高的架座上,架座的前方是一个垂直于架座的圆环。使用这种瞄具更有利于射手进行快速瞄准。 
野牛系列冲锋枪所有变型枪的机匣左侧都设有标准的接口,可以安装各种光学瞄具和器材,其中包括夜视仪和战术灯。这一点也同样是参照AK系列步枪设计的。为了适应特种作战的实际需求,每一款野牛冲锋枪都可以加装消声器或者其他膛口装置。 
从表面上看去,使用野牛冲锋枪的螺旋弹筒似乎要比普通弹匣复杂得多,实际上,它的操作相当简单。只需用左手握住弹筒,用右手大拇指轻轻压下位于扳机护圈前部的弹筒卡笋即可取下螺旋弹筒。再将弹筒前端面的手柄逆时针转动到抱弹口位置就可以向弹筒内装填枪弹了。现在伊热夫斯克兵工厂制造的螺旋弹筒几乎能够与目前所有的手枪弹相匹配。在实战的情况下,是没有时间间隙往弹匣里装填枪弹的,为了减小射击的停顿时间,士兵必须快速更换备用弹匣或者干脆换一支武器,即使是快速的更换也会造成己方火力的停顿,给敌人带来可乘的喘息时机,更不要提往弹匣里一粒粒地装弹了。这就体现出了大容弹量弹筒的战术价值:容弹量大就意味着更换弹筒的次数减少,火力持续性也就更好,同时意味着更有利于捕捉取胜战机。伯莱塔M12S冲锋枪配用的弹匣能装40发弹,乌齐系列冲锋枪配用的弹匣中也有容弹量为50发的,比利时FN P90冲锋枪的容弹量高达100发,所以现在也不会有人会因为伯莱塔92F和格洛克手枪能装30发弹而惊奇了。这些冲锋枪和手枪都是在国际上非常流行的,它们的大容量弹匣就是其流行的因素之一。由此也可以看出在评估野牛冲锋枪的战斗能力时大容量弹筒所占据的分量也是很重的。 
来自“雪豹”特种部队的好评 
1999年,经过了一系列后续改进的野牛冲锋枪装备俄罗斯“雪豹”特种部队,并已经伴随着该特种部队经历了北高加索反恐作战等军事行动的检验,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