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帝王后宫私生活之谜》第80章


据说梅妃在安禄山杀入长安后,死于乱刀之下;又有一说是她逃出宫中隐僻他乡度过了后半生。明代吴世美的《惊鸿记》,写梅妃避迹庵观,后复入宫,与此传结尾又迥不相同。不过又有人认为历史上并无梅妃其人,鲁迅认为“盖见当时图画有把梅美人号梅妃者,泛言唐明皇时人”。推断作者因造此传。梅妃事迹,《旧唐书》、《新唐书》均不载,只见于《开元天宝遗事》、宋莆田人李俊甫《莆阳此事》,宋代诗人刘克庄亦有咏《梅妃》诗,明代乌程人吴世美根据《梅妃传》创作有《惊鸿记》传奇,因剧中写梅妃做《惊鸿舞》,故名《惊鸿记》,明清两代关于隋唐的一些历史小说如《隋唐演义》等均有梅妃故事,清代戏曲家洪升《长生殿》也写到梅妃,蔡东藩《唐史演义》写梅妃故事时依据曹邺的《梅妃传》。 
如今的梅妃故里在莆田黄石镇东南一公里的江东村。今村里犹有江姓的村民。其地临壶山依兰水,北踞“宁海初日”,南占“谷城梅雪”,西接“南塘秋月”,东凭兴化海湾,有“荔子甲天下,梅妃是部民”之称。 
第71节:唐肃宗与宠妃襄国事
唐肃宗(711~762年),即李亨。唐代皇帝。玄宗之子。公元756~762年在位。天宝十四载(755年)爆发安史之乱。次年,玄宗逃往蜀中,他即位于灵武。在位期间,急于收复长安、洛阳不惜借回纥兵。宦官李辅国骄横专恣,宝应元年(762年),杀张后等,拥立太子李豫,他惊病而死。 
大唐天宝十四年,安禄山、史思明以“请诛杨国忠,以清君侧”的理由发动了长达八年之久的叛乱。 
安禄山的叛军攻陷了洛阳、潼关,西京长安不久也陷落。唐玄宗从长安出逃,官吏嫔妃大都随驾西行。沿途的父老百姓常常遮住道路,恳请唐玄宗不要舍弃社稷。马嵬驿兵变杨贵妃与杨国忠被杀后,唐玄宗早已失魂落魄,哪里还顾得上什么社稷,于是一边心不在焉地敷衍百姓一边往前走。逃难的吏民无奈便转而求其次,要求玄宗将太子李亨留下来收复长安。 
李亨是玄宗的第三子,开元二十六年被立为皇太子。肃宗性情仁孝,不忍心违离玄宗左右。李亨的第三子建宁王李、东宫侍卫李辅国、李亨的长子广平王李豫与太子妃张良娣都纷纷劝李亨留下来克复二京。宦官李靖忠也劝玄宗留下李亨,玄宗便将后军二千人及飞龙厩马交给李亨。不久玄宗入蜀,又下旨令李亨为天下兵马元帅,领朔方等诸镇节度使,归复长安与洛阳。 
太子妃张良娣是南阳西鄂人,后来举家迁到昭应。她出身高宦世家,祖母窦氏是唐玄宗的母亲昭成皇太后的妹妹。武则天执政时期,昭成皇太后被武则天所杀。玄宗李隆基幼年丧母之后孤苦可怜。武则天因为在她的孙子中比较喜欢李隆基,于是下诏让窦氏入宫抚养李隆基。李隆基即皇帝位以后,为报达窦氏养育之恩,封她为邓国夫人。张良娣是窦氏第四子张去逸的女儿,天宝年间选入李亨的太子宫册封为良娣。 
张良娣体态丰硕,而且善于言谈,能够体会理解李亨的心理,在李亨最无助的时候给了他感情上的支持。李亨的生活一直颇为坎坷,他是杨良媛所生。当初当杨氏怀孕时正是太平公主擅权的时候,太平公主专门与玄宗(当时还不是皇帝)为仇,玄宗恐怕太平公主知道他的妻妾怀孕,又要以他内多嬖宠的借口去搬弄是非,便让东宫侍读张说找打胎药堕胎。张说找了二剂药,一是安胎药,另一是堕胎药,任由玄宗取用,听凭天意的决定。玄宗在深夜没有人时煎药给给杨氏服下去,谁知接连两天服的是安胎药。玄宗以为这个未出生的孩子有神灵的保佑就将孩子留了下来。待李亨生下来,恰巧太平公主因为谋逆罪被玄宗诛死,不久玄宗受禅当了皇帝,杨良媛也进位成了贵嫔。 
不过杨良媛并不受玄宗的宠幸,后宫受宠的是武惠妃。武惠妃享受到的礼秩几乎同皇后一样。为了使自己的儿子寿王李瑁取得皇储的位置,武惠妃勾结权臣李林甫以谋反罪陷害死了太子李瑛。开元二十五年,李瑛以及鄂王李瑶、光王李琚被贬废为庶人,不久相继被杀。天下人都知道他们的冤枉,称为“三庶人”。不久武惠妃因为三庶人的事疑神疑鬼,精神失常导致病死。她的儿子寿王李瑁,不仅没有得封太子,而且寿王妃杨玉环还被玄宗夺去了。倒是忠王李亨无形中渔翁得利,按照无嫡立长的礼制被晋册为太子。 
当初李亨为忠王时,娶衮州都督韦元*的女儿为妻。后来当了太子便以韦氏为太子妃,不久张良娣也入选东宫,册封为良娣。韦坚当时任刑部尚书,他常与柳拗等一些正直的朝臣指责李林甫的奸邪,为此得罪了李林甫。韦坚与李亨私交很好,因为李林甫陷害了前太子李瑛还时常诋毁李亨。所以李亨暗中支持韦坚、柳拗弹劾李林甫。不料李林甫毕竟道高一筹,提前下手罗织了韦坚、柳拗谋逆的罪名,将韦柳二人捕杀。李亨十分害怕,上表请求与韦妃绝婚,以求洗脱自己。玄宗同意了他与韦妃绝婚的请求,下旨废去韦妃的名号,让她削发为尼在禁中佛舍出家。安史之乱以后,韦氏陷在长安被乱兵杀死在佛舍里。 
韦妃没有了以后,张良娣得到李亨的专宠。她秀外慧中而且口才十分好。玄宗逃往西蜀的时候张良娣也随李亨在一起,当时吏民遮道乞求李亨留下来收复长安,李亨不听,多亏张良娣从旁劝谏,李亨才定计北去灵武,因为李亨曾在那里任朔方节度,经营了多年。 
当时护卫的士兵很少,每天夜里睡觉前张良娣必定睡在李亨寝室的外面守夜。李亨劝她说:“暮夜很危险,况且捍贼不是妇人的事,你不要这么辛苦。”张良娣说:“现在正是多事之秋,假如事起仓猝,妾多少可以抵挡片刻,赢得一点时间,殿下不是得到了保全么?”李亨对此十分感激。在灵武的时候,张良娣生了一个儿子,取名李*。子以母贵,李*深得肃宗钟爱,立即封为兴王。生下孩子才三天,张良娣便起来为战士缝衣服,李亨说产忌劳作,不让她再缝,张良娣反问说:“现在难道是养身体的时候么?” 
等到李亨、张良娣一行到达了朔方灵武,以李光弼、郭子仪为首的各镇兵马也陆续到了。诸大臣都要求李亨即位来稳定军心。于是李亨在灵武城南楼即皇帝位,是为肃宗,改明年为至德元年,遥尊李隆基为上皇天帝。 
肃宗即位后,决定授建宁王李为元帅集天下兵马讨伐叛军。李泌入谏说广平王是兄,建宁王是弟,广平王还没有正位东宫,现在天下时局艰难,众心所属都在元帅,如果建宁王大功得成,广平王将无地自处。肃宗也恍然醒悟,李泌出来时建宁王李道谢说:“先生的话正合我心。”李泌摇首说:“李泌只知为国,不知植党,王不必疑泌,亦不必谢泌,但能始终孝友,便是国家的福了。”第二天肃宗下诏命广平王李豫为天下兵马元帅,统诸将东征。 
张良娣自从嫁给肃宗以后,二人一起历经了许多危难的处境,她往往很有主见,对性格懦弱的李亨来说需要的正是这一点。内政外事李亨也常听取张良娣的想法。张良娣恃宠生骄,想趁自己被肃宗宠爱的时候为幼子李*谋得将来的储帝的位置,但前面还有广平王李豫和建宁王李,她便一心想置二王于死地。 
府司马的李辅国原来是飞龙厩中的阉宦,因为性情狡猾,曲意奉承张良娣,张良娣便将李辅国引为帮手,图谋构陷李豫和李。建宁王李一向任侠不羁,对张良娣没有好感,曾私下对肃宗的朋友李泌说张良娣是肃宗旁边的一大害,应该除去。李泌拒绝说:“这不是人子所应当说的话,希望你还是忍耐的好。”李一向做事不计后果,他屡次亲自劝肃宗不要听信妇人的话,应尽早立太子。肃宗听得多了便私下问李泌现在立广平王为太子是否合适,李泌以还需要禀命上皇的理由让肃宗不要急于立太子。其实李泌也是为广平王李豫着想,因为前一个太子被杀,此时立李豫为太子无疑是将李豫推到了漩涡中。 
肃宗在灵武即位的消息传到西蜀,玄宗便遣使传位给肃宗,并赐了张良娣一副七宝马鞍,马鞍上镶嵌了数不清的珍奇异宝。张良娣十分喜欢七宝马鞍,正好李泌入见肃宗,乘间进谏说:“现在四海分崩,应当以俭约做表率,请撤除鞍上的珠玉交付库吏收藏,将来留赏有功的将士。”肃宗正倚重李泌,李泌的话又句句切实,只好按照李泌的话去做。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