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墓志之梁皇谜陵》第2章


独眼老头笑嘻嘻的走进来在我一旁的椅子上坐下,从他的那个大旅行包里取出来一个鞋盒大小的木匣子。打开里面是满满一盒的木屑,拨开木屑方见一只青花瓷瓶躺在其中。
我带上老头递来的手套小心翼翼的捧起,“我最怕看的就是这玩意,一不小心我就倾家荡产了。”说着我把瓷瓶往灯下靠了靠,仔细端详起来。
这是一只玉壶春瓶,瓶底无落款,上有一层白釉。玉壶春瓶的造型是由唐代寺院里的净水瓶演变而来。基本形制为撇口、细颈、圆腹、圈足。玉壶春瓶的造型定型于北宋时期,在当时是一种装酒的实用器具,后来逐渐演变为观赏性的陈设瓷,是中国瓷器造型中的一种典型器形。明代器身有粗壮的趋势,圆腹渐趋丰硕,瓶颈加长,重心下移。而我手中的就是一只典型的明青花。
这只明青花颜色灰中闪兰。纹饰由八层主辅花卉纹构成,底足有渗透出的火石红痕迹。主体是幅山水画,画中一只天禄兽守着一条通往土丘的石道,土丘远处有一小山,山腰处坐落一座寺庙升起寥寥青烟,好似升龙一般飘往天际。很明显这绘的是一座六朝时期的古墓,但六朝陵墓神道两侧分别立有石兽、石柱、石碑各一对。而这幅图绘于明代,很可能因为年代久远只剩下这一只孤零零的石兽守护着它的主人。而从这石兽的外形和陵墓的位置看来唯一符合的只有位于丹阳的梁武帝陵。
“你这宝贝还真不得了,”我看了看老头继续道。“看它外形应该是明代早期的,而明洪武年间的青花瓷一般都是不带款的,但是都会在底部上层白釉。这是明洪武的青花没跑了。“老头听的两眼放光,我把瓶子放好合上盒盖。“明青花传世不多,主题纹饰多以云龙、梅、兰、花鸟、缠枝莲等为主要装饰图案。这样的山水画还真是难得一见。”
“那这画有什么说道没有呢?”老人好奇的看着我。
“也没什么,说来也巧这画的是丹阳的一处景点。估计这主儿是个旅行家见到稀奇景色就记录下来。这瓶子还真是罕见。““那卖个几百万没问题吧?”他迫不及待的切入主题。
“这种天价你上个《鉴宝》啊什么估计专家敢开,但是绝对有价无市。”我摇摇头笑道,“你这宝贝,只要不低于100万就可以出了。““这价在这里就是天价了,你要是今天逛过就知道没几个能卖到这个价的。不错了!”见他面有失落之意,拍了拍肩膀。“这边识货的有钱主不少,有人开了合适的价你就走了吧。”
就在这时宫门处走进来一个人,个头不高瘦瘦小小的。一进门就就乐呵呵的看着我。这个身形我太熟悉不过了,这不是老高吗?
“这宝贝你自己掂量好了,我这有事!不送了。”我一抬手示意他可以离开了,他见有人进来也没多说什么,赶忙收拾起东西谢过一声便匆匆离去了。
“哟!这么晚还有生意啊?”老高笑呵呵的坐了下来。“一年多没见了,听说你上班了啊?”
“呵呵!是啊!”我看了看他两手和背后,什么背包袋子都没有,很是纳闷。“你不是说有生玩吗?怎么两袖清风啊?”
“呵呵!这宝贝用不着带身上。”说着他从上衣口袋摸出一只烟盒。“哟呵!太阳出西边出了,你什么时候开始抽烟了?”看见别人掏烟第一反应就是对方要发烟了,我手本能伸了过去。
他脸上露出一丝笑意,推开我的手,从烟盒抽出一叠折的整整齐齐的宣纸。古玩交易多半都是小的把玩件和个头不大的冥器,很少有交易大件东西的。偶尔有大型木雕石刻的交易,而且这种交易很少在这里完成的。一下我就明白了,老高说的宝贝不但不用带在身上,而且更是不方便带在身上。
“本身这东西也没什么可看的,只是想让你看看上面写了些什么。“说着他把茶杯往一旁放了放,将宣纸展开铺在了桌子上。我大概看了一下这是一张碑文的拓本。碑文是用隶书刻写,以文言文的形式记录的,所以文章并不长,很快我便浏览完了全文。当我看完最后一个字时不禁的深深的倒吸了一口冷气。这篇文里竟然记载了一件天大的秘密。
☆、第二章 明镜塔陵
看完老高带来的拓本我深吸了一口冷气,我甚至感觉到身体在不住的颤抖。连我自己都分不清楚是因为太过惊讶还是拓本的内容让我太过于激动了。
老高看着我的反应也给吓了一跳,“怎么?里面到底说了什么?”
我用颤抖的手点上一支烟,深深的吸了一口,长长的吐出白色的烟雾,看着它们消散的空中。我振了振神,看向一旁的老高。
“这东西你从哪弄来的?”我想当时我的表情肯定是异常的严肃。感觉就像抓到了一个倒卖文物的警察在审问犯人。
“上星期在丹阳铲地皮收的啊。怎么?”老高给突如其来的气氛搞的摸不清头脑。“上面到底说了什么?”
我看了看门外,黑漆漆的街道,只有我们这间还亮着灯,显得特别显眼。我便起身过去,关上木门,插上木头门闩。
我走回座位,在木椅上坐下。端起我那心爱的青花茶碗,喝了口凉茶。我理了理头绪,把拓本的内容详细的和老高说了一遍。
原来这块碑文上记录了关于梁武帝墓葬的一个秘密。上面说梁武帝登基后便开始了修陵的建造,当他皈依佛教之后他便对陵墓修筑一事不再重视。梁武帝一生四次出家,被人称为菩萨皇帝。当他第一次出家后决议一改六朝时期墓葬礼制,把陵墓修成圆形。第二次出家后决议把陵墓布施出来修建佛塔地宫,在同泰寺住持建议下放弃了这个设想。并立誓“成道入塔,修道入陵”为自己陵寝取名修陵。大同二年,梁武帝派亲信在距修陵三里开外建造‘皇业寺’。在寺东下木为塔,秘称明镜塔陵。此碑就是这个明镜塔陵的塔碑。
老高听完亦倒吸了口冷气,这五月的夜还是让人感觉有些凉意。老高和我对望了一眼,“MLGB!这块碑来历还真不小呢。”
“恩”我点了点头,“你他妈这真是铲地皮来的?”我用怀疑的眼光看着老高。虽然他不是倒斗出生,但是他也捡过几次漏子。
“是的唉!真是收来的唉。”老高像是哀求是的答道。
他的秉性我太清楚,虽然有些小聪明,但是为人还是比较老实憨厚的。而且在这问题上他也没必要瞒着我。他要真的下地的话肯定少不了求我帮他。
“其实,我现在在博物院工作。”
“哟?不错哦。终于转正了?”老高打趣道。“那现在是你官,我是贼了啊?”
“靠!说点正经。”我笑道,“现在院里正在进行一个项目,正是梁武帝陵墓的。”
“哟?又有活啦?”老高是我4年前在学校时认识的,当时我跟着我的导师进行一项考古研究。四年里我们发掘过两个墓葬,那时用车都是自己在外包车。老高就是我们包用的司机。因为我们俩有着相同的兴趣爱好,所以玩的比较熟络。项目结束后他也时常会淘些宝贝来给我看。
我摇了摇头,“这次的确是张老带队,但是是市博物院承接的项目,所以设备人员都由院里安排。都去了3个月了,而我只能呆在档案馆发呆了。”说完我淡淡的叹了口气。
“别失望啊!既然他们去倒的是梁武帝的修陵,那我们就去看看他的那个什么什么塔陵。”老高得意抖了抖手上的宣纸,“我看这个世上知道这个塔陵的只有他妈我们两了。”
“你懂毛。光是凭这个有什么用?我们连在什么位置都不……”我话还没说完,脑中好似一道白光闪过,突然想起了什么。
“你又干么事啊?”老高看我话说一半楞在那边,“今天老一惊一乍的嘛。”
我摇了摇手,示意老高别打断我的思路。我脑海中突然浮现出刚刚看过的那个青花瓷瓶,它上面所绘的很可能就是这塔陵的位置。天下哪有这么巧的事情?就像是小说里的剧情一样。
“我操!还真有这么巧的事情。”我不禁叹道。
于是把青花瓷瓶的事情和老高说了一遍,老高听目瞪口呆拉着我就向门外追去。可是等我们骑上车在附近绕了一大圈,那个老头已经早已不知去向。这也难怪,我们并不知道他是走来的还是有车接应。我们这样找无疑是大海里捞针。
“这老头带着那么重的宝,跑的倒挺快?”我纳闷道。
“说不定,人家来头不小,有专车护送呢?”
“算了,反正大概的图?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