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旗下的誓言》第102章


“连长!指导员!我知道错了!”炎林虽然被指导员批评但心中暗暗欢喜,这么难搞到的土白布总算没有退回去,他暗自佩服连长,要是自己能想到这一点就不会犯愚蠢的错误。
连里晚点名,指导员在会上批评了炎林并让他做检讨。
红军的光荣传统走到哪里都不能丢,要时刻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二天指导员和炎林带着钱登门道歉,当把连队买布匹的钱交给逃兵的父亲,真诚的举动让那家人很感动,逃兵的父亲泪流满面死活不肯收钱,炎林说这是八路军的纪律不收钱他不能走,那家人这才把钱收下。
“八路军纪律严明,是人民的楷模!儿子不争气给部队添了这么多麻烦,惭愧啊!”炎林和指导员离开那家时,全家人都哭了。
逃兵的父亲赶去亲戚家动员儿子回部队交出枪支,做了检查,即然他去意已定,十一连也不想留他。
第四节 三八五旅宣传队
炎林下连队当战士不知不觉在七七○团干了快四个月,从医院下连队后一直很活跃,他自编自演的小节目让战士们很开心,是连里的文艺骨干。
春节前后这些天王宏坤派文工团下部队演出,每个营演出三天,走到哪里都受到部队的热情欢迎,战士们感到了过年的气氛。到三营演出的第一个晚上就受到战士们的热烈欢迎,第二个晚上演出还没开始,指导员站起来大声喊道:“小朱,上去演一个!你演得也不比谁差!”
“指导员!你当这是赶集呀,说上就能上?”炎林急了。
指导员跑去对宣传队长说连里有个青年干事歌唱的不错,演出水平同文工团差不多。红四军文工团已改编为旅宣传队,但大家都习惯说文工团。
“那好,今晚演出就让他上场发挥,不熟悉节目没关系,让他跟着文工团演员一起上台我看一下。”队长满口答应。
热心的指导员回来叫炎林去,炎林坐在队伍中红脸说道:“指导员!你就别出我的洋相了,我算哪根葱啊?”指导员让战士硬把他推到台上。
“哈哈,看护长?原来是你!”宣传队长打量着几个月不见的炎林,“你随便些,不熟悉节目没关系,看下你的表演就行!”文工团举着刀枪唱歌跳舞,还演出戏剧节目,演出三天炎林被拉上台演了两天,台下的战士在连长指导员带领下高喊:“朱炎林加油,班长加油!”着实让炎林火了一把。
“不错!看不出你还有两把刷子!”宣传队长拍着炎林的肩头夸道,他回去向旅部做了汇报,两天后炎林被调进旅宣传队。
三八年二月底炎林打上背包来到庆阳旅宣传队,他立在队长住的窑洞前敬礼喊道:“报告队长!宣传队员朱炎林前来报到!”
“欢迎欢迎!大家快出去欢迎看护长!”队长热情的招呼,队员围过来,过去都是军直的人没有不认识炎林的。
“我现在不是看护长了,你们就叫我名字吧。”炎林和宣传队员又是拥抱又是握手。
锣鼓咚咚地响起来让炎林心头振奋,这是一支有活力的队伍,让他热血沸腾,回想起学兵连小宣传员在西征路上的情景他百感交集。
清晨朦朦亮睡得正香的炎林被吵醒,有人在窑洞外唱歌,他侧耳细听,“。。。。。。骑白马,挎洋枪,三哥哥吃了八路军的粮,有心回家看姑娘,呼儿嗨吆,打日本也顾不上。。。。。。”歌词蛮有意思,歌调也很好听,炎林乐了。
最有意思的是每当唱到呼儿嘿呦时,起床练功的宣传队员从各个角落传出有力的合声,还没起床的队员也凑起热闹。炎林忍不住哈哈大笑,他翻身下炕跑出窑洞看热闹。
一个背对着他的身影摇头晃脑美滋滋的唱着,炎林凑近一看是队长,“队长,这支歌真好听!”
“好听吧,歌名是骑白马调,我唱几遍你就能学会。”后来著名的《东方红》歌曲就是根据《骑白马调》的曲调填词改编而成。
队员起床后有的在洗漱,有的在练功、吊嗓子,他们既活泼又可爱。炎林在医院时工作紧张严肃,下连队后天天搞训练,战士们单纯又缅腆,旅宣传队员过去是军文工团演员,他们性格开朗幽默大方,给炎林不一样的感觉。
没等炎林熟悉情况第二天就参加了演出,唱歌、跳舞、演出小剧目。唱军歌、打竹板他都没问题,原来在学兵连当宣传员天天干这事。只是跳舞有点难为情,他在医院里稳重惯了,下连队四个月中再活跃也没跳过舞,突然要在众目睽睽下活蹦乱跳把炎林急出一头汗水。“队长!我哪是跳舞的料?”
“这可不是看护长的风格啊!就冲你这帅劲儿往台上一站,不知有多少大姑娘偷偷盯着你呢!”队长忙中不忘打趣。
“跟着跳几天就会了,都是自己的战友,没事儿!”队长热情的鼓励他,随着时间的推移炎林学会跳舞、扭秧歌、耍龙狮,还演了不少队里自编的戏剧。
旅宣传队自编的戏老百姓也喜欢看,劝儿当兵上战场这出戏很受群众欢迎,有的群众看完演出第二天就把儿子送到部队上。劝儿当兵成了旅宣传队的保留节目,每次演出都有它。
宣传队员都喜欢演正面人物和英雄形象,朴实的战士和老百姓看戏很投入,有的老乡把剧情当成现实,当演到地主欺压农民时群众站起来指着“地主”骂,向扮演坏人的宣传队员投石头块儿,演反面人物是最不受欢迎的角色,被挨骂不说,搞不好头上还被砸个包,要吃不少苦头。
炎林扮演的角色有些滑稽,队长安排他演老大娘,浓眉大眼的炎林个头中等偏高,与老大娘的形象相差甚远,队长在他额头和脸上横三道竖二道大手笔的勾画线条,脸上还抹了两团淡淡的红腮。衣服是向老乡借的,他穿着陕北大娘的对襟衣裳一上场,台下轰的笑开了。
第一次演出剧还闹了个笑话,里面有一段对白是用陕北话讲,演到后面炎林实在讲不下去了,一不小心把黄陂口音带出来,有趣的湖北方言把全场都笑翻了。炎林和当护士长那阵一样稳得住,全身心投入在戏里,没想到自己无意中出错会给大家带来欢乐,他演得更带劲。
“行呀你!炎林,你从容应对都赶上老队员了!”队长忍住笑捣捣他的衣袖。
和地方上联欢也很热闹,旅宣传队和地方演出队同台演出,具有本地特色的表演让八路军战士开了眼。头扎白羊肚巾的陕北汉子手拿羊鞭唱起一首悠扬高亢的信天游,粗犷奔放的曲调让人回味无穷。
陕北汉子刚一唱完,陕北女娃笑莹莹的登场,手里捏着一条大辫子,开口一曲陕北民歌兰花花把战士的心抓住,歌儿唱得酸酸甜甜,好听的调调好听的词,抒情缠绵委婉细腻,再加上好看的陕北妹子,战士们把巴掌拍红了,嗓子也喊哑了。
全副武装的宣传队员唱着威武雄壮的战歌雄纠纠走上场,有力的手臂把大刀挥来武去,一首《大刀进行曲》将演出推向高潮。这首歌原是为英勇的国民党二十九军大刀队创作的,抗日战争爆发后二十九军组织大刀队浴血奋战英勇抗击日本侵略者,这首歌在全国广为流传,歌词中的“二十九军的弟兄们”被各支军队多次修改过。
拉拉队吼得凶,老百姓也跟着拉起歌来,受到感染的战士们站起来跟宣传队员齐唱大刀进行曲,军民联欢晚会非常热闹。
第一节 三八五旅教导队
毛主席对留守部队提出的建军方针是:“建设正规化部队,提高战斗力,加强战斗准备,积蓄与培养干部。”
炎林在旅宣传队干了七个月于三八年九月被调去旅教导队学习,改编前是军教团。军事教官很厉害,他是红军时期的教官,每天从教学到实战军事科目一样都不拉下。教导队有一百多人,炎林是班里的党小组长。
到了冬季,大雪连下了十几天炎林和许多学员都患了重感冒,他宁愿扛着也不去看病,好在晚上窑洞里有钢碳烤火取暖。
大雪天,炎林的表哥詹明山请假风尘仆仆赶了近百里路来庆阳看炎林。炎林一眼看见雪地里站着冒着热汗的表哥,格外激动,“明山哥!”
“你还好吧?”两兄弟高兴的差点落泪。
“我很好!你呢?还有明天呢?”炎林眼里湿润了,他就剩这表兄弟俩了,格外珍惜这份深厚的兄弟情。
詹明山掏出一件深绿色的羊毛衣递给炎林,关心的说道:“看你病成这样还不休息,快把羊毛衣穿上看合适不?陇东很冷,你要自己照顾好自己啊。” 
“听你的!哥,你真行!”炎林抚摸着厚厚的羊毛衣很感动。
“这是我和明天用攒下的边币买了几斤羊毛,纺成毛线跟老乡学着织了一件毛衣,用树叶汁染成这色了。”毛衣织得真好,颜色也好看,炎林穿在身上顿时暖和了?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