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穆皇后》第79章


媳妇给他加分不少,过了几天,丕少爷就特得瑟地拿着他老婆做的诗甩给他家心腹兼家庭教师司马老师看,“这就是前些日子夫人们诵诗得的集,国都里怕是传疯了吧。”
丕少很得意,曹植老婆是高贵的世家女又如何,他老婆可以纠集一个贵妇连开文学沙龙。
看到熟悉的字迹,仲达老师直接忽略了正得瑟的曹二,心里都快呕血。
合着你逗我呢,拿着你老婆的诗卖弄,诗是你老婆作的,字总归是我老婆写的吧?
回去拿这事问自己老婆,自然知道又是自家这个会来事的夫人弄出了这么个幺蛾子,“在场的那么人出彩,难为你没自己亲为诗。”
“写诗?”说到这个,春华来气,冷笑道,“你难道看不明白,那场面上可不是我想出头。”
回想着当时情景,“便如你看的,有这么些人提得起笔写诗的。文无第一,武无第二,都是半瓶子醋偏偏谁都对谁不买账。”
“那时候吴家夫人单推了我出来,便是我真有本事,这些夫人们年事、品级都较我高,哪就能以“才”服人了。”根本就是挑着她出丑,“说不准还在嫉妒我被人推到台面上献丑的人呢,我只好存了心思让大家一同出彩。有真本事的显现出来也是常理,没本事又挑人出丑的也原形毕露。”
就算事后有人要说她狡猾,首先要求以抄誊来逃过,也只能在背后咬牙切齿。
亲,这时代可不是每个女性都能十年不缀的练字。也不是谁都能一手一笔印刷体的。
说到吴质,司马懿也沉思起来,那可是个善谋人心,有本事却怙威肆行的人。
也交握住她的手,“且歇歇气,原本就没事,何必说的动怒了。”
春华原本冷脸想甩开,但越说她有气,她反倒安静下来了,嗔道,“累死累活,还不是为了咱家。你呀,迟早折腾死我。”
不要想和女人讲道理,司马懿有些躺枪的无奈,还要给傲娇中的妹子顺毛,“夫人说的是,夫人实在是我般配不上的贤妻。”
趁机环住小腰。
被他这么腻歪着,春华也是有感觉的,但儿女都在旁边,一时就有些羞愤,“你不正经。”
一甩袖子,还当是她不乐意,却没料到是急速去把儿女们清场。
拉灯。
*
其实真要春华写诗,那么多年的古文学习下来,凭她真实水平写些吟风颂月的,也能糊弄过去。
横竖都是凑字,这年头的五言又不讲究平仄,说意境什么的更有点空无。女眷的水平都不算高,夹在人群中她也不至于显眼。
但脑中有了上辈子各名人大作先入为主的影响,她就算想摆脱了这个影子,神似的框架却总是免不了。
当时那样的场面上她真要突发奇想学典型穿越女搬抄经典诗文的,也实在够卑鄙的。
最普遍的以春景为题,她该怎么卖弄了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没错,但后面有个“故国不堪回首明月中”,故国,说谁呢!李后主为了这词送命,联系到这个时代,她要来个亡国之叹,影射曹魏代汉,都能被曹操砍一百次不解释。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这首也不错,问题是后面还有个“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锦官城在蜀汉!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江南风景再好,现在都是归东吴的。
……就算是说到“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联系到许都朝政,眠的那个是谁?作鸟雀状叽喳的又是谁?
如果眠的那个是君,叽喳的那些个是臣子的,那就该坏透了。
还是那句老话,有才华却没与之想得的担当是要惹祸的;会背诗,却没原创者独一份阅历的,穿越女还是别随便偷诗的好。
原本想着此事以此告终也算完满。〃
岂知过了半月,甄姬又找上她,“做成了集子,也当传世,只是还需作序,一事不烦二主,索性夫人再劳动一回?”
春华一时有些不知怎么作答,“能得您看重是妾荣幸。”
她该怎么作这个《告青君集序》?
脑袋里蹦腾出一串溜《兰亭集序》的句子。
她要该写,“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
做文化的罪人,她实在当不起这么大的罪名。
便祸水东引,“您既说到这个,容妾便再多个嘴。此等雅事原不该瞒着国都盛名的那位蔡夫人。”
蔡昭姬就是北方仕女圈的精神领袖,得她作序,这本集的名声才算砸实了。
她更要给甄姬支招,“不过对着那位夫人,还要劳您亲自走上一趟,也就您有这份体面了。”
甄姬当然也知道蔡昭姬的分量。原本她们这儿本是一时兴起,其中并没什么名气很大的贤女人物,虽然因为春华策划的完善,倒有点诗会风雅的样子。事后补办也只有再找个名人来镇场才能算真盛事。
建安中期的曹丕党们,都算不上什么出风头的人物,就算甄姬也仅是丞相府一普通儿媳。
知道归知道,只是甄姬也吃不准蔡昭姬会不会给她这面子,犹豫道,“容我再想想。”
甄氏原本的身世只是一般,父亲是个令,往前那会儿和春华是差不多出身。
当然这样的出身算不得坏,在整个帝国中却不是头一份的显赫家族。
别说和现在的曹植妻子崔氏比,就算曹丕原配任氏家族已经没落了,也比之更显赫。
蔡昭姬娘家的门第,昔日在洛阳是多代传下来的名门,所谓的“ 六世祖勋”,家族历任高官,父亲蔡邕不但是汉献帝左中郎将,更是名留青史的文学家、书法家。
如今也是受到了王朝覆灭,朝代更迭的冲击,家族人口稀稀落落的。
年轻的时候,傲气的蔡昭姬可以完全硬气地甩了夫家,不听从宗族管束。在封建时代是少有的牛。
类似甄姬婆婆卞夫人,都已作为北方霸主的正室,她的出身却不算是个密,是人都打听得到。
即便她在许都行事颇如皇后,遇上些牛气的世家名门,人家还是敢光天化日的落她面子。
甄姬自觉出身普通不过硬,虽非她情愿,任氏之废到底让她带上些心理包袱。自觉是个名声不好的人。
事实上也就她还有份良知所以才会愧疚痛苦,换做后来的郭氏,同样对待废立之时连眼皮都不眨。
最后此事是由陈群妇荀贞与同族荀肸妻钟氏(钟繇侄女)上门去请。
没想到蔡昭姬却是一下子就答应了。
蔡昭姬是经历过事实磨难,大起大落后对政治并不积极,却对当局保持着相当的友好态度。
毕竟是得了曹家优容,蔡昭姬也就答应出卖文笔,回辞谦卑:“妾徒为一庸妇,实得主家高看,敢不从命。”
这话传到曹操耳中,后者乃是蔡同学的铁杆粉,更勾起点往事伤感,说道,“想蔡公当年高才,天下倾慕,夫人又何须过谦了。”
有了曹操这句话,更有蔡女效应在,又为此事添下了些许轶闻,成了人们饭后茶余的谈资,亦把甄氏诗会突显得郑重了。
作者有话要说:昨天扒资料扒到一个很滑稽的史料。
司马懿得病是在夏侯尚死后,曹丕朝的事,也就是介于225、226年
这一年张春华去探病,然后后来大家都知道了,被骂回来了……被说是“老东西”。
可是!张春华的三儿子司马干,竟然是232年生的,当时张春华都43岁了
在36岁的时候被骂老太婆,但到她真·封建老妇的时候,司马懿却和她生了个司马干?!
真是意外透顶。
原本一直把司马干派成司马懿第三子,后来才发现这只不过是因为嫡子靠前排罢了。在司马懿骂张春华的那年的确只有两个儿子陪着绝食。
更好玩的是,这时候司马师的老婆夏侯徽已经该生了一串女儿了,因为青龙二年夏侯徽该死了,而王元姬则在235年生司马炎。
历史……真混乱
70、傅文佩 
建安风雅奢靡之气果然在北方盛行起来。
不单是仕女圈范围的小动作;这一年底曹操竟然心血来潮开始修筑铜雀台。
原本这样内部的消息她也不知道,只是她家夫君已经在这三年内迅猛地升为丞相府东曹属。
听到这消息,她头一个反应就有点窘,“曹丞相这是怎么了;西线有马超,南面孙刘,北面还有公孙,他倒是……”闲情逸致了去。
这个真的是曹操吗?不会是ET附体来的吧,四周的战事都吃紧,他倒还有心大兴土木。
混蛋了吧,这不是隋炀帝才该干的么。
知道她说的没错;司马懿还是有点头疼;敷衍道;“你就别多操心了,丞相心里总比你有数。”
春华也没应他。
偌大丞相府,官员曹郎们几百口,这样豪华的谋士班底,当时还不是在赤壁惨败?
依她看,丞相府还真不一定比得过她这样的寻常百姓来得明白。
孙、刘门下谋士都不如曹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