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朝帝姬传》第178章


这样,很多当年没被素皑带回京城的队员,除了规定的回乡探亲外,也开始轮流回京述职,大家相聚,嘻嘻哈哈,勾肩搭背或者哭得一塌糊涂,种种自是不提。素皑庆幸,还好当初把巡捕营旁边那块儿地死皮赖脸的要来了,否则她上哪儿给这些人“开狂欢趴”!
除了这些外,几乎人人回来都要问一句素皑,教官你的婚事是真的没戏了么?当然,大多数人嚷嚷着要去劈了钦天监那个杨坚,谁叫他妖言惑众来着。
素皑特鄙视他们,斜着眼睛一个个看过去——在你们心里,我不早就嫁不出去了吗?现在这样,不是全中?
每每此时,这些二逼们摸鼻的摸鼻,抠手的抠手,抓头的抓头,就是不正面看素皑……
其实他们知道教官行事,必有道理。他们跟素皑待久了,绝不相信她会拿这种事毫无办法,虽然大家嘴上不说,但都在心里笃定那个杨坚十有八、九是教官自己安的人。
素皑有时候看着他们,真觉得自己可以彻底安心了。他们很多人,现在都比她厉害得多,欧阳澈也曾开玩笑说她可以被做成雕塑供在训练场上,以后他们无论何人,进京也好,升官儿也罢,最好结婚生子什么的都去拜一拜!
气得素皑当即给了他一个爆栗,要不是看他双手双脚已经废了,她还得给他再废一次。
不过欧阳澈的说法突然让她灵光一闪,有了一个想法。
欧阳澈,张廷瓒他们是一代佼佼者,让这个时代人才济济,名将辈出。他们之后呢?后继者谁?
素皑思来想去,终于决定成立大清第一所军事院校,循着张廷瓒他们的培养之路,专门为国家拔擢人才,培养军事骨干,为不同的军种、兵种选拔人员,配合各个制造部门的人研究武器、船只、弹药等等。
她的想法是长线发展,有了第一所,就会有第二所,这样推广到全国也指日可待。其实在晚清时期也有开办过西式讲武堂,她只是想把这种模式提前一百多年而已。只是教授人员的选拔调配还需要斟酌一番,而且在这之前还得跟阿玛商量,现在素皑什么事都不出头露面,算是真正躲在她家男人后面上蹿下跳……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继续~
137渐成
康熙三十四年一月;在康熙皇帝的支持下;大清第一所军事学堂在北京成立;取名“双军官学”;由内阁大臣兼吏部尚书陈廷敬担任校长;理藩院尚书、武英殿大学士马齐担任副校长。
这所学校是大清第一所纯军事院校;旨在为国家培养真正的陆军及海军人才;校址就设在当年特殊编队的训练场,而且康熙已经下旨扩建。
在学校大堂的正中央,特殊编队的两百号人作为第一批学员,头像被挂了上去,以及他们的姓名、功绩全都书写在墙,供后来的人学习、瞻仰。这是素皑提议的,她并不是想搞什么形式化,但在古代这样的做法显然比现代更有意义,更激励人。并且后来的学员,每一个从这里成功毕业的人,他们的头像和姓名都将被挂上去,这除了是一种鼓励外,更是一种荣誉。
头像被挂上去的那一天,可把穆尔泰他们兴奋惨了,所有在京的学员全员到齐,来干什么呢?来瞻仰自己的画像!素皑开玩笑说,若是在下面摆个香炉、放几盘点心,就可以祭拜了……说得那些个二逼个个都想打她。
最后欧阳澈看着墙思索着,他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教官,其实……你的像才是最应该挂上去的。你才是真正的奠基人,开拓者!”欧阳澈淡笑道。
他这么一说,大家都开始嚷——是觉得有什么地方不对劲,若是要办学,怎么着教官才应该是第一人才对啊!
素皑摇摇头,哭笑不得,“怎么挂?在你们面前我也不需要忌讳什么,可以说几句实话,”素皑有些无奈,“我可是大清公主,头像挂在这种场合,合适吗?”
素皑看见大家都不太服气的样子,又道:“再说,以后的学员他们要学习的榜样是你们,又不是我,根本没有必要。”
人人都有些沉默,他们能感觉到这几年教官的低调,道理他们不是不懂,但他们似乎比素皑本人还不甘心,大好才华,埋没至此,一身才识,却只有阴影留下……他们有时候真的不明白,教官为何就这么拿得起放得下,淡出的时候眉头都不皱一下。
“既然不能挂人像,那就挂别的吧,挂在我们的头像之上。”坐在轮椅上的欧阳澈笑着开口道。
张廷瓒最先反应过来,对素皑道:“那就挂教官的那柄军刺吧。对了,是叫军刺吗?”
就这样,素皑的那柄军刺被挂了上去,挂在最上方,在以后的日子里,成了军学里面的传奇和传说,在后来的代代学员心中,成了神圣不可侵犯的精神所在,象征着自强不息与保家卫国。这两句话,也成为了军学的校训,学员们佩戴的以及帽檐上的徽章,也皆是军刺模样。
但是以后的学员,素皑不可能再出任教授者,这个工作当然是要一代代地传下去。最后总教官的人选落到了张廷瓒的头上,但是他若开始了这边的工作,骁骑营那边是绝不能同时担任的。素皑觉得很可惜,但张廷瓒很开心,他觉得这个要有意义得多,骁骑参领任何人都可以,但不是所有人都有资格成为这所学校的教官。
素皑并不十分赞成,张廷瓒如今前途无量,正是炙手可热的时候,要在这个时候放弃仕途?他留在骁骑营,可以一升再升,来到这里,他是什么?
由于素皑始终不同意,可她又确实找不出合适的人选,所以这事曾一度搁置了不少时间。后来欧阳澈的一句话,让素皑终于松口。
他说,求仁得仁,希望素皑成全张廷瓒。
……
在那一瞬间,素皑好像明白了些什么,却又归于懵懂。
或许吧,有的人注定一生有缘无分,那些沉默和坚守,人人都懂,只有她不懂。
所以,终其一生都无法看见背后,强大而又深沉的爱……
不知道在此生的尽头,她会不会回过神来,曾经有另外一个人,用最古老的方式爱过她。
由于张廷瓒执意要在军学执教,素皑拗不过他,最终被说服,把她多年来教授经验,心得甚至日记全部整理成册交给张廷瓒。还有他们那些年写的策论,探讨的话题等等,全部打包给张廷瓒送去。众人惊呼啊,那些发了黄的现在看起来幼稚之极的策论教官还留着呢。素皑说当然,那些策论是要给后来的学员看的,看看他们的师兄以前是个什么挫样儿!众人大呼不干,纷纷要抢回自己写的东西,免得影响自己在以后学员心目中的光辉形象!
这样,由朝廷大员挂名担任校长及副校长,张廷瓒担任总教官,另选派一些人为管理人员的军学便正式办起来了,从明年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人员。
素皑知道,这所学校不会是这样的规模太久的,不出几年,它就会扩大,甚至引出很多细化的分枝,而这一切都是她喜闻乐见的。
除了办学以外,这几年以前的一些政策也在慢慢发挥作用。
先说开海禁,海禁的开放与海军的训练是同时进行的。台湾光复以后素皑就开始训练东南沿海水师,调任施世骠,组建东海陆战队等等。另一边,施琅也在康熙的授命下开始在山东渤海一带训练新的水师。大清的海岸线绵延上万公里,从北到南算起,与我们接壤的国家就有俄罗斯,朝鲜,日本、琉球等等,更远的,就有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由于几年前的秘密小分队带回的消息称这几十年间许多欧洲国家都已经开始对亚洲实行殖民统治,大清已如同被包围的肥羊那一刻起,康熙就决定全面开放海禁,与洋人做生意,同时强大自己的海上力量。后来,施琅不负众望在渤海、黄海湾训练出了一批作战力强大,武器装备先进的水军,与南海那边遥相呼应,两个陆战队更是开始扩大建制,一时间威名远扬。
几年里,素皑常常收到海军那边的消息以及请示。因为两个国家,一个是日本,一个是朝鲜。因为大清这几年在沿海一线的频频动作,使得原本寂寥破败的海岸线如今已是风生水起,再加上海禁开放,军队驻扎训练,更是热闹非凡,显得大清无比财大气粗。这让大清隔壁的两个邻居非常不爽。朝鲜是大清的藩属国,它的朝贡本是三年一次,可这五年里,它一共来了四次,目的就是为了向康熙讨个平安。朝鲜是这两年被东海水师那帮人给闹的,虽然咱们也只是在自己地盘儿上闹闹练练,但时不时地杀声震天地吼一嗓子,再开两枪打几炮,还不把鸭绿江对面那些人嘴里的泡菜吓掉?!所以朝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