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北地枭雄》第89章


祖昭叹道:“大人,县兵库制度数十年前尚有可为,如今早已名存实亡。中原各郡,兵库年久失修,库内兵甲大多损坏不堪,又无新进兵甲的填补。而我北方边境,时有贼患和胡人犯境,各县兵库的兵甲早早便被每次出征的官军抽调殆尽,根本无以济事。”
说到这里,他停顿了一下,换了一个更为严肃的口吻继续说道:“时至今日,民间自持兵刃者多不胜数,豪绅大家、门客游侠,无不有佩剑带刀的惯例。藏兵于民,本不是什么值得忌讳的事情。更何况,晚生所言,兵甲虽重,但勤练为先,方才能有防患于未然的功效。”
刘太守缓缓点了点头,徐声说道:“明白了……不过此事尚有许多需要考量的地方,待到本府三思之后,必会给你一个答复。如今你远赴郡府参加察举,还是先以此事为重,可好?”
祖昭原本没有抱有太大的希望,反正他的目的就是在刘太守这里先打一声招呼,总有一天刘太守会知道其中利害。他恭敬的欠身,应道:“理该如此,适才是晚生造次了。”
从公堂大殿退下,自有郡府的吏员陪同。吏员先将祖昭一行人带至城内一处官驿下榻,在参与察举期间一应食宿皆有郡府承担。下午时,可由吏员带引,在县城四下走走逛逛,傍晚之前则要赶回到太守府,参加太守府的晚宴。
今晚的晚宴只是寻常宴席,主要是方便各地方正之士相识。通常来说,每年察举取用的方正之士名额不定,根据实际缺额择优录取。即便是郡府察举不过,返回本县之后同样可以在县府供职。不过今年郡府颇有开缺,故而能留人郡府供职者,今后必是同僚,也因而才会有太守接连设宴的传统习俗。
然而,太守晚宴虽不算正式考评,但是列席者皆是郡府官吏、本地贤达,席间一举一动,仍然会给众人留下印象。
傍晚之前,祖昭还是稍作了一番准备,换上干净的衣衫,穿戴齐整。
晚宴设于太守府北院的一处厅堂上,从前日开始,这里便已经经过专门布置,虽没什么奢华可言,但各式桌席整整齐齐归置排列,席垫按照席位不同分置不同的颜色;内外置有熏香时时续燃,彰显太守府的尊贵而又华实,别有一番士族聚会的风范。
祖昭在接到官驿通知后,动身来到太守府。宴席正式开始之前,他被带到北院一处小厅稍等,自己到得还算早,在小厅里等了一会儿,太守府的仆从很快又先后引来两位宾客。这两位宾客皆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与他一样,是今岁察举其他县举荐上来的方正之士。
跟着第二位宾客同来的郡丞专门向祖昭做了介绍:“祖公子你今日新到,这两位是昨日便已到郡府的无终、广城两县方正之士。这位是李信,字献岩,是广城县推举入今岁勇猛方正科的义士。”
祖昭打量了一眼李信,只见对方身高足有七尺多,要比自己还要高出小半个头,身材壮实而匀称,脸颊如削,眉宇如剑,一眼看去就是一个正气十足的人。只是一身粗制布衣太过朴实,两袖各有好几处补丁,可见家境很是贫寒。穷人家几乎很难养出孔武之力的男丁,有力气也意味着饭量大,像李信这样人高马大的壮士,一日最少三餐,三餐必要四、五人的饭量,如今旱灾连连,民间疾苦,岂能有这样慷慨的人家?
因此,这一点让他感到很是惊奇,自己不禁猜测,要么这李信是最近家道中落,要么则是真正的天生奇力者。
李信倒也爽快,微笑着向祖昭抱拳问礼道:“早听说祖公子之名,今日得以一见,李某甚是欣慰。幸会幸会!”
祖昭客气的还礼道:“李兄言重,在下愧不敢当。”
郡丞又转向另一位个子不高不矮,但身材很是结识的一人,介绍道:“这位是无终县义士田楷,字子辉。同是入勇猛方正一科。”
祖昭微微动了动眉头,在他看来这位名叫田楷的青年应是三人中年龄最长者,对方从始至终一副不惊不乍之态,既不无任何献媚也无任何平易,就放佛对周围之事莫能有任何兴致一般,又好似表面上不温不火,内底里或多或少还是有几分看不起他人的意思。
他之所以对此人甚是留意,倒不是因为对方不热情,而是考虑到其很有可能就是日后公孙瓒麾下大将田楷。公孙瓒与袁绍决裂之后,曾派田楷与袁绍对攻,双方各持大军交战两年之久却不分上下,可见田楷多少还是有一些能耐的。
田楷只是微微向祖昭颔首示意,从始至终一言不发。
祖昭倒是仍能保持礼节,规规矩矩拱手行礼,道了一声:“幸会。”
……………………………………………………………………………………………………………………
【田楷(?-199年),公孙瓒部属、青州刺史。陶谦为曹操所攻,楷率刘备救援。初平二年,瓒与袁绍反目,自率主力攻绍,分兵平青、兖,楷奉瓒命据有齐地。绍与楷连战二年,士卒疲困,粮食并尽,互掠百姓,野无青草。后为袁绍之子袁谭至青州,田楷在与袁谭的交战中败退,逃往幽州,后在易京之战中阵亡。】
第64章,郡府奇遇
无论是殿堂晚宴,还是次日的考评,祖昭一应表现可圈可点,没有丝毫破绽。他不仅保持了自己一贯谦逊温文的一面,也有条不紊的接受郡府和本地贤达长者的提问,虽然不能十拿九稳保证在场所有人都满意,但最起码也做到没有让任何人不满意。对于本郡惯例性的察举,这样的表现无疑已经算是合格。
更何况,以刘太守本人的性格,最是喜欢中规中矩,若是有什么出奇的举动,反而还无法凭借个人经验加以判断。
在郡府要逗留到月底,出于历来察举传统,各县推举而来的所有方正之士,都应该有一次齐聚一堂的碰面,不仅是为了等候最终考评结果的公布,同时更是如刘太守所言,希望彼此能有一番正式的认识,多少留下一个契口。
右北平郡下辖平刚、无终、俊靡、徐无、夕阳、昌城、广城、土垠八县,今年各县一共推举十一名方正之士,除了祖昭、田楷、李信之外,尚有三人是名符其实有德才者,其余者要么是与本地县府有关联,巧取了这份名额,要么是豪掷重金之下拼凑出三、两分名望。反正对于一些地方豪族、土财主而言,他们平日开仓赈济,乐善好施,为本地县府解决麻烦事,无论如何也都能算是积功德的事情。并非是这些人真有善心和良心,他们所做所为,无非就是希望能到年底岁评之际,让本家子弟能博得几分官名。
通常来说,能在初十当天到达郡府者,多是有真才实干者,越往后则越是沽名钓誉者。
故此,祖昭在郡府逗留的这段时间,几乎没有再跟后几日姗姗赶来的那些所谓的方正之士接触,无非是在太守府晚宴时,由刘太守本人近乎庄重的互相介绍一番。说来,刘太守倒是对这千篇一律的介绍乐此不疲,不仅毫无腻烦,更是每一次都能表现出一副慨然之态。
到本月十七,各县推举的“贤才”总算到齐。
接连又是两天晚宴,直到第三天方才是最后公布今年考评结果的日子。
尽管这十多天里每天都有太守府晚宴,看上去颇为奢侈浪费,实际上刘太守本人还是很在乎清名,因此几乎每一次晚宴充其量只是讲讲排场罢了。宴席上的酒水菜肴其实并不丰盛,一人一席,一席不过三、四菜样,偶有肉食,也是将烤全羊、烤全鸡、烤全猪之类置于厅堂中央,由侍仆按照吩咐一份一份割去送来。
除了李信等个别几个穷苦人家出生,每一顿晚宴都能吃得酒足饭饱,其余众人或是自持身份,或是嫌弃菜肴寒酸,基本上是点到即止。
到了二十日这天,北院方才有了一番大动作。刘太守很是高兴的烹牛宰羊,一改往日清淡低调,真真正正是大设宴席。可以说,整个郡府考察期间,也只有这一次晚宴才是正宴。
傍晚时分,祖昭等人便应邀前往太守府。
因此众人下榻的官驿位于太守府西侧,平日为了节省脚力,大家并非绕远到从太守府正门走,而是就近由西院杂役往来的西门进到太守府。刚到西院,过了一处门廊,往中庭走去。偏偏就在这时,迎面来了七、八名杂役,所有人手捧各式各样器皿和食材,最后三人还推着一辆小车,将一堆杂物往西院运去。
领头走在前面的田楷、李信等人自然纷纷躲闪,祖昭走在最后,直到前方众人绕开那些杂役后,方才迈步往前走。本以为侧身可以避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