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行》第15章


由于没有上官坐镇大家谁也不服谁,为此差点动了手,最后大伙无奈之下只好请当事人也就是那位被救出来的小娘子自己选择。谁知最后的结果却让所有人都感到意外,这位娇滴滴的小娘子竟然选择了把他救出虎口的庞刚作为随行的护卫。
这个结果让卫所所有的军官膛目结舌,虽然结果很意外,但军官们在心里盘恒了一下之后发现也不是不能接受,这个刚入了军籍的小子虽然立了大功,但他初来乍到,对他们争夺千户之位自然没有什么威胁,因此军官们也都捏着鼻子接受了这个结果,派这位好运的小子把人送去青州。
被这个意外的馅饼给砸到的庞刚为此还特地向宾世乾借了一身崭新的鸳鸯战袄,并且办理了腰牌等物,并且还向他讨要了大壮、狗剩等十多名屯军作为随行的护卫。由于欠了庞刚一个大人请,宾世乾也没有为难庞刚,痛快的答应了。
进入巍峨的青州城城墙后,狗剩等人均被青州府的繁华所震撼。青州作为华夏古九州之一和山东省重要的都会城市,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省府县衙署、府县文庙、考院、内外城隍庙、武庙等衙署机构都布置在这里,人口达到了五十余万人。
看着人来人往的青石铺地的接到和不断过往的商贾,大壮这些从未进过城的土包子感觉眼睛都不够用了,就连庞刚也不禁感慨四百年前古人的成就,后世的庞刚也来过青州,但在后世青州这座古城因为多次历经战火,原来的建筑已经看不到了,现在乍一看到这座古色古香的城市,让庞刚不禁有一种恍若梦中的感觉。
“庞壮士、庞壮士”一声柔弱的声音从旁边的轿子里传来。
庞刚赶紧探头过去,“夫人有何吩咐,书迷们还喜欢看:。”
这位知府的小妾对庞刚这位救命恩人倒是很和气:“请壮士吩咐轿夫过了大街向右拐,到了知府衙门后进入拐入后门进去,把这块腰牌递给门房,他们自然会让你们进去的。”说完,一支细白的小手从轿里伸了出来,手掌心还端着一块用青色的玉石雕刻的腰牌。
庞刚赶紧接了过来,感受着玉牌上的余温,心里暗想,“靠,这只小手长得很真实不错,只可惜这颗好白菜竟然被王大麻子这头猪给拱了,我们这位知府大人头上的帽子只怕是有些绿油油的了。”
怀着邪恶的心思,我们的庞刚同志按着指示很快来到了青州知府衙门的门,当庞刚向守门的两位板着脸的两位衙役抵上腰牌并说明来意时,守门衙役的脸色明显就变了,其中一人立马向里面飞奔而去。不一会,里面就出来了一大串的仆役和侍女把轿子迎了进去,庞刚等人也被带到了一座偏厅奉茶。
到了偏厅坐定后,很快就有几名侍女上前奉茶,众人原本以为自己会被好吃好喝招待一顿,可庞刚诸人一直等了一个多时辰也不见再有人上来。时间很快就过了午时,众人的肚子都已经已经饥辘嶙峋,可就是没有人来招呼他们。
脾气急躁的李源忍不住就在偏厅骂开了,“这些当官的人就是忘恩负义,俺们辛苦的为他把人送来,可他却连一顿饭都舍不得给我们吃,早知道是这样,俺还不如把”
“住口!”庞刚向这名鲁莽的少年瞪了一眼训道:“休得放肆,别忘了我们的身份。”
遭受到这样的待遇要说庞刚不生气那是假的,可是他更知道自己现在的身份只是一名小兵,更没有向人家发脾气的资格,何况要是刚才的话让旁人听到只会为自己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因此庞刚才严厉喝止了李源。而李源自从被自己打了一顿后对庞刚就产生了一种畏惧之心,一路上并不敢违背庞刚的话,此时被庞刚这么一喝只好老实的做了下来乖乖的喝他的茶水。
过了一会,终于从外面传来了一阵喧哗,随即走进来了一行人,为首的是一名身穿红色官服胸前绣着云雁,留着长须年约四十的中年人,在他的旁边也走着一名武将,穿着一身的朱红色的官服,上有正三品武官的飞豹绣纹,腰间佩着一块精美的麒麟铜牌,目光沉稳柔和。在他们的身后是四名侍卫。
庞刚知道在青州穿着这样服饰的人一定是青州知府魏同年和自己顶头上司的顶头上司,青州府都指挥使宋兴和了。
庞刚不敢怠慢,连忙站了起来上前依军士礼给众位大人叩头作揖。大壮等几人同样也是非常激动,紧跟在庞刚身后参拜。
宋兴和柔声说道:“你们都起来吧!”
说罢,把手虚抬,庞刚等人自然趁势而起。
宋兴和待庞刚等人起身后,仔细打量了庞刚一眼,见他面色虽然白净,但是神情果敢,长得身材魁梧熊腰虎背,不禁欢喜的说道:“不愧是能大破贼兵的勇士,果然是英雄了得。”
宋兴和随是武将,且举止儒雅。但是久居上位,声音中自然带着一股威严,同时还伴随着一股凛然而威的气势,直把大壮、李源等人骇得有些说不话来。
而庞刚则是感到了一股熟悉的味道,有些象在后世时看到领导时那种感觉。暗暗咬了咬舌头,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心里暗暗给自己打气,“怕什么,这些人不也就当了几年官而已,以后哥们也不会比他们差。”
平复了一下心情,定了定神后庞刚抱拳朗声道:“大人过誉了,此时正值国家多灾之时,庞刚等身为大明官军,惟有以死报效国恩,纵使战死沙场,也不过马革裹尸而已!”
“咦”
庞刚的这话一说完,对面不禁有人传来一阵轻声惊叹
第十八掌 奖赏
庞刚的话刚一出口,一直站在宋兴和旁边的青州知府魏同年不禁发出一声轻微的惊叹,书迷们还喜欢看:。
刚才自从进入大厅后他就一直在打量着庞刚,而把庞刚一行人冷落一个多时辰也是他的意思,这倒不是这位知府大人要恩将仇报,而是他要看看自己爱妾的救命恩人是否是真的象自己小妾说的那样沉稳机智。
今天自己的小妾被送回府后,自己就第一时间见到了她,随即也从爱妾嘴里了解了事情的经过。但是却对爱妾说说的此人面对数千两白银之时还能镇定自若,不为那些俗物所迷惑,并且只取十几辆散碎银子的事情不大相信,因此才故意试他一试。
直到他派人邀请的都指挥使宋兴和到来时,他才同宋兴和一同来到了偏厅会见庞刚诸人,此时看到庞刚一脸沉稳,回答上官的问题时不卑不亢,心中不禁悠然生出了几分欢喜之意。
魏同年捋了捋长须微笑着问道,“你就是那位亲手斩下了贼酋首级的庞刚?”
庞刚连忙作揖答道:“小人正是庞刚!”
“嗯!”魏同年微微点头:“本官听你谈吐似乎曾经读过书?”
“回大人话,小人曾有幸读过几年书,虽然不敢说读的怎么好,但却也知道忠孝节义的道理。”
“好,难得难得!”
魏同年听后含笑不语,宋兴和看着庞刚面容也出现惊讶的神情,庞刚气度沉稳,举止得体己是让他很是满意,此时再听到庞刚慷慨激昂的话,真看不出他竟然只是底层粗野的军户出身。
宋兴和同魏同年对视了一眼,又缓缓问道:“此次你们灵山卫所千户、副千户、几名百户以及数百名屯军不幸战死,虽说此乃贼兵狡诈所致,但你们自身也不能说没有责任,你是怎么看待这件事情的。”
庞刚闻后毫不犹豫的回答:“回禀大人,此乃上官才能应该考虑之事,小人乃一介士卒,不敢妄言。”
听了庞刚的话,宋兴和、魏同年等人对庞刚的表现就更满意了。当然,这个满意并不是说对于庞刚没有考虑过这件事而满意,而是对庞刚所表现出来的态度而满意。其实这也是自古以来中国官场的一种心态,这也是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道理,虽说南宋时期陆游就写出了“位卑未敢忘忧国”的诗句,也得到了历代文人的赞誉。但是在官场上却不能这么做,要是连一个普通老百姓都整天想着“忧国”了,那还要皇帝和那些朝廷的大臣干什么?说起来“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思想才是一名官员真正应该恪守的本份。
因此听到庞刚的回答后,他在面前两位大人的心里就又多了一个沉稳、不浮躁的评语。
魏同年轻叹了一声对宋兴和说道:“指挥使大人真是好福气,竟然能有这么一个沉稳、机智的下属,若非有太祖颁下的铁律,本官倒是真想让大人割爱一番。”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曾经颁布过一项铁律:所有军户未经皇帝亲自下旨或者官至兵部尚书时,一律不许脱离军籍否则将处以重罪。也就是说军户的子孙要想往上爬只有加入军队这条途径,而这个规定也不知挡住了多少军户子弟向上的道路,故而魏同年才发出了这样一个叹息。
宋?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