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83章


路线扫荡,并授命他们可以向他们见到的一切可疑生物开火。
英荷联军大部步兵后撤扫荡后,前方的炮兵基本上就处于无保护状况了,就在此时张家口突然以猛烈的炮火开始回击。
······
前线战斗很激烈,后方同样热情。
群众们,尤其是学生们,热情高涨,没事就到街上喊两嗓子表示支持整府。
而赵书礼正忙于处理企业界的事情。
到目前,塞北等地的工业发展已经有模有样了,仅在绥西地区就有三千多家工厂,当然大多数集中在包头和鄂尔多斯,少量在归绥和张家口等地。
其中规模最大的要数孔韧一手建立的三十多个大型国营工厂,其中涵盖了机床制造,成套电力设备,成套化工设备,机车制造,燃气轮机,精密轴承,大功率电动机,齿轮和传动轴等等,几乎就是一个小型的重工业制造体系。
而此时这些厂子一改建立之初就出现的不景气情况,这些天里就没有闲着,每个工厂都加班加点,日夜不停地生产者各种机器设备。原因吗就是苏联人下了大笔的订单,大到了这些厂子无论如何开动马力都吃不下的地步。
除了这些大型的国营厂子外,也有不少的民营工厂大获成功,比如永利碱厂。
自从二连盐池的工厂投产后,永利产品的成本大幅度降低,又加上赵书礼和徐新六的银行大力支持下,永利的红三角牌纯碱不但把国外的产品赶出了中国,而且占据了日本,苏联市场,同时也向德国大量出口。德国整府也非常合作,他们暗中降低了赵书礼地盘上输入产品的关税,当然目的是为了让赵书礼整府有偿还他们贷款的能力。
由于碱厂效益大好,二连厂的厂长侯德榜手里的资金宽裕后,他开始大力进行各种产品的研发,将盐化工扩展到了大多数的产业链,其中有一个也成了工厂的又一个赢利点,那就是制革业所要用到的硫化钠等几种化学产品。同时他还对制造化肥很感兴趣,已经研发出了生产工艺,正在跟高星桥的煤化工公司谈判希望联合生产化肥,因为生产化肥的许多原料都来源于煤化工的产物。
说道高星桥,他的产业发展的同样迅猛,几乎不输于永利碱厂。
不过跟永利完全靠着自己的技术优势不同,高星桥产业的很大一部分利润是因为他生产大量的炸药,这些都以略低于进口价格卖给了兵工厂,由于他的工厂就近煤矿产地,而且开采煤炭的成本和人力,电力成本都很低,所以利润相当丰厚。使用这些利润,高星桥也是大力扩展他的产业帝国,他不停地游走在中德之间,又利用自己的身份,为他的厂子招揽了大批的德国工程师,不但生产产品也做研发工作。除了炸药外,他的厂子另一个暴利产品是染料,这些从煤炭中来的东东也是大量出口到日本。
除了这些优势很大的产业外,其他工厂就差强人意了,原本被赵书礼当作财源二寄予厚望的毛纺织工业,虽然已经出现了数百家工厂,但是多是薄利勉力维持,因此规模都不大,企业主扩大规模的意愿也不高。究其原因就是中国的关税太低,因为此时的关税是被英国人把持的,所以他们制定的关税税率十分的低廉,尤其是英国优势的产业,就更是几乎0关税,二英国最优势的产业无非是毛纺业了。相比塞北,英国有澳大利亚和新西兰这两个世界上最优质羊毛的最大产地,他们的毛纺织工业从工业革命时期起就是世界第一。
除了英国外,还有日本,在塞北的市场中,英国的纺织品数量大概有三成的样子,二日本却能占到四成多,剩下的才是属于本地毛纺厂的。但是即使勉强维持住了剩下的份额,但是本地企业的利润仍然不高,因为日本人出口的毛纺品实在是太过低廉了。第一是因为日本工人的工资同样低廉,虽然比之中国还是高一点点,但是他们的出口品价格可不是完全由市场决定的,日本自从一战后经济就进入了疲软,1923年发生的“关东大地震”,为了重建问题,日本发行了大量重建债券,可因为此却发生了严重的通货膨胀。最后黄金外流,日本于是采取了一个政策,不计代价的野蛮出口,以求赚取外汇。这样就造成了企业往往是赔钱出口,然后由国内的利润来补贴,国家得到了外汇,企业得到了利润,而工人却得到了加班和减少工资待遇。
日本工人的待遇没人关心,但是日本人此举让塞北等地的企业处境艰难,就让赵书礼很头痛了。但是他却没有丝毫办法,国外面对日本的野蛮输出,还可采取加收关税的办法,而赵书礼却没办法控制本国的关税,最后只能是让还处在襁褓中的本地纺织业跟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的日本财阀控制下的垄断纺织巨头抗衡。
他不由得心生感慨起来,看来还是德国的小胡子黑特勒说的对:“没有剑,就不可能有经济政策,没有权力,就不可能有工业化。”
正文 七十七节 工业集团军
可以说这也是赵书礼为什么跟英国人交恶的一个原因之一,现在看来,至少到目前,效果很好。英国人输入本地的纺织品数量下降了至少九成,并且其他国家的输入同样下降了大半,英国人是因为全国有意抵制的结果,而其他国家则是因为英国的军事行动切断了铁路所致。只有日本人的份额扩展了,因为他们可以通过满洲铁路,然后经过外蒙的库伦把商品输入到塞北。
当然收益最大的还是本地企业,塞北两千多万人的市场上,纺织品突然供不应求了,又有低廉的税收,还有方便的贷款支持,很多工厂的选择就成了扩大生产规模。他们的扩大规模行动,又带动了机器制造业,像严裕堂和滕虎忱的纺织机器厂大受其利,他们也采购机器扩大规模,又带动了国营的机床厂,然后是整个带动了冶金业,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赵书礼决定把这种良性循环继续下去,于是他邀请塞北所有的工业企业家们举行了一个聚会。
“各位商业经营,我先在此向你们表示感谢,感谢你们这么多年来对整府的支持。”
酒足饭饱后,赵书礼端起酒杯向众多参与的企业界人士发言道。
只见他接着道:“因为你们,塞北各整府税收增加,然后才能兴办教育,才能改善交通,最重要的是因为你们的帮助,我们的军人身上穿上了我们塞北的羊毛织成的军装,用上了我们塞北的钢铁制作的武器。你们就是整府的基石,是军队的父母。”
“司令谬赞了,照章纳税,这些不都是我等商民该做的吗,这都是本分!倒是司令一直以来对我们关爱有加,又是免税又是贷款,每当我们遇到解决不了的困难,总是及时扶住我们,我等商民受此厚爱,实是千古未有之事。如今我们塞北的士兵们正在跟洋人拼命,我等商民有心无力,但是别的忙帮不上了,出一点钱尽一份心意还是可以的。趁司令这个饭局,我今天表个态,我愿意捐一万块给前线广大官兵做军饷。而且我们的官兵每坚持抵抗洋人一个月,我就多捐一万,哪怕在下倾家荡产,只要能雪国耻也在所不惜。”
说话的是山东人滕虎忱,他手里有一个纺织机器厂,专门生产各种型号的毛纺织机械,不过开始时候利润不如意,又置办机器,开始生产其他的产品,比如制鞋机,效益还不错。
“我也愿意跟腾老板保持一致!”
“还有我!”
······
众商人积极踊跃,赵书礼却直摇头,他想着,这些人八成以为自己宴请他们是为了筹集军费,这种事其他军阀或许常干,但是他赵书礼绝对不干。
于是扬手制止了商人们一浪高过一浪的,如同拍卖会上抢拍似的许诺声音。
“各位,腾老板刚才说了,我们整府照顾商民,我要说的是这才是本分,整府不为百姓服务,那么要整府做什么!至于各位企业界的朋友说要捐助军队,我相信各位是一片真心,但是我们的军队目前还没有到需要大家如此,才能继续战斗的程度。我今天邀请大家来的目的也不是要钱,而是邀请各位跟整府一道共襄塞北经济发展的盛举。
大家都知道,我们塞北现在又三个军,三十万大军。但是我们才只有三千来工厂,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的工业实力和水平跟洋人相比还是太差了。工业为强国之本,要是我们不能够在工业上击败洋人,那么即使偶尔军事胜利那要是暂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