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281章


在用下班时间考察了滕虎忱的工厂后,姜风跟滕虎忱交流了意见。
“我想问题我已经清楚了,解决起来并不难,给我十天我就能拿出方案,而且能腾先生大大降低成本,腾先生真是好头脑,战争时期生产武器确实是最有利润的。”
“哼,什么啊,年轻人你可小看俺老腾了,俺生产这机枪可不是为了赚钱,完全是为了打小鬼子的。说句你都不信的话,我这枪啊,现在都是在赔钱卖呢。这枪比现在军队装备的那些机枪啊,起码贵了一半。”
“哈哈,腾先生说笑了。”
这些话姜风根本不相信,他是典型的美式思维,没有利益的事情谁肯干。
“我说了,你不会信的,我也不想跟你说这个,咱直说了吧,我希望每年可以生产十万只机枪,老弟你说说我要投多少钱呢。”
姜风思考了下道:“腾先生真是大手笔。刚刚我测算了下您的装配线速度,按照极限速度的话,每年大概可以生产一万只机枪,如果您要生产十万只,那么就需要在建十条生产线了。”
“一万只,老弟你不是算错了吧,现在我这些工人可是日夜加班加点,可是去年到今年十二个月也就生产了三千多只啊。”
“不是开玩笑,我说了,如果让我来设计的话,肯定可以降低成本增加效率的。”
“成本什么的俺老腾不在乎,只要能生产出来,当然质量是最重要的。我不指望他挣钱,如果老弟你真的能让他挣钱,别的不说了,利润你全拿走我一分钱不要。”
姜风有点动容了,他倒是不会接受这些,但是他内心深处的某些东西似乎被触动了,是作为一个中国人的感情,他第一次感受到了中国人的精神高度上的美。
姜风很好的完成了任务,设计磨具更改工艺用了十天时间,然后实验改进有了十五天,一个月后他交付了自己的设计。只要滕虎忱按照设计采购新设备,新磨具,他的工厂效率将提高三倍。而这之中姜风并没有做太多的改进,只是把原来大量使用切削件的零件改成了冲压件,冲压技术的发展让冲压产品现在完全可以符合军用了。
滕虎忱采用了这设计后,果然大大增加了生产率,当时他就想请姜风到他的公司当总工,并且承诺这些军品的利润都给他,但是姜风拒绝了,君子爱财取之有道的道理他还是懂的,但是之后滕虎忱送来的三十万元他接受了,用这笔钱他可以开一家小工厂。他本来打算生产汽车,可是之后他第一批产品确实军火,当然这是后话了。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七十六节 沈阳会战(8)
“快快,鬼子又冲上来了,快换枪管!”
辽宁鞍山阵地,杨虎城军孙蔚如部某师,现在孙蔚如的三万大军终于全部赶到了鞍山。{书友上传更新}
带着石棉手套的送弹手动作十分娴熟,只用了十分钟就让机枪再次响了起来。
他们这机枪外形非常拉风,圆形的枪管外还有一层套管,套管上密集的钻孔有规律的排列着,最重要的是枪下有一个支架非常拉风,三角形非常的酷,一种金属时代的感觉。配上这枪架后,机枪的威力虽然没有增大太多,但是稳定性和准确性却增强了,完全比得上重机枪。
随着嘶嘶的声音,又一波日军被打下去了。他们这处阵地位于一个小山头上,架设了十三挺他们这种新机枪,完全就是一个地狱一般的所在,日军的尸体几乎填满山脚了。
“呼,这腾老虎真是不错啊,关键时刻靠得住啊。”
打完一整条弹链,看着撤退的敌军,机枪手叹了口气道。他们使用的这种机枪正是滕虎忱生产的,上面打着TMG40的标志,‘T’代表腾,所以大家就直接给他起了个名字叫做腾老虎,这其实也滕虎忱本人的外号。
“我听说德国佬也在用这种枪,德国货还是够劲啊。哪像捷克式,一个弹夹才二十发,换弹夹就烦死人了。”
送弹手调侃着说道。杨虎城军队因为经济条件所限,机枪大炮这种武器相比塞北还是比较缺少的,于是这次他们到鞍山后。很快得到了很多新装备的补充,所以有幸装备了大量的TMG40机枪。这款机枪正是由德国MG34改造来的,可以作为轻机枪也可以作为重机枪来用,是一种通用机枪,但是威力却不输于大多数的重机枪,射速上也不想让,确实是一款好枪。现在滕虎忱同时扩建了三条生产线,投产后可以年产四万只机枪。经过大家的认可,塞北军正在计划替换所有老机枪。泡*书*吧)淘汰下来的机枪用于支援国内其他部队,而自己将统一使用这种可以使用步枪弹的机枪。
目前在激烈的东北战场上,这款机枪的装备量已经超过了一万只,占据了机枪总数的相当一部分。随着其他老旧机枪的损坏,更换的速度还在加快。在东北战场上。不仅是塞北军自己的部队。其他正面部队也在大量使用。
打出名气的不仅是这款源自德国的机枪,还有一些其他武器也打出了名气,例如一款最新列入装备的苏联大炮。122MM榴弹炮,苏联1938式,可以用卡车牵引。这款火炮除了第一批实验炮是苏联提供的外,其余的都是塞北自产的。该火炮的特点是射速高,耐用。但最受塞北军喜欢的是可靠性,故障率极低。另外还有一款152MM的苏联榴弹炮也进入了塞北军的武器序列,这款炮各种性能同样很出色。以至于现在军中都流传开了一句话,那就是德国的机枪苏联的炮。
其实苏联还有另一款武器被塞北引进了,按照当初的协议,苏联人向塞北提供了不少武器的生产许可,可是真正列入生产的并不多,除了几种火炮外。还有他们的坦克。T34型坦克性能确实不错,但是塞北军中却没有成名。原因不是他不行,而是因为对手太弱。日军的坦克实在是不堪一击,现在东北战场上,日军的坦克已经找不到了,他们明白坦克实在是拿不出手,于是都调到了南方去欺负没有坦克的国军去了。
鞍山阵地在孙蔚如陕西军抵达后,彻底没了后顾之忧,这三万生力军说老实话比现在的东北军作战素质还是作战斗志都要高多了,利用地利加上优势的火力,他们可以抵挡成倍的日军进攻而不露怯。
鞍山阵地稳固了,南方也先后传来好消息。
继上次歼灭三万日军后,陈驰军击退了日军组织的一次大规模进攻,战斗持续三天,再次杀伤三万多日军后,日军被迫后撤。日军后撤,塞北军紧逼。把战线往北移动了三十公里才作罢,现在塞北军距离海城已经不到六十公里了,下一季的作战计划恐怕就是要彻底歼灭海城日军了。
随着包围圈的进一步缩小,日军的情势更加不乐观了,松井石根再次被解职,临时换来了新指挥官西尾寿造大将,此人乃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华中、华北、东北派遣军都归他统一指挥,要不是松井石根打的实在太烂,他才不会直接指挥东北方面军战斗呢。不过他的到来也宣布了松井石根的军人前途的终结,这丫从此返回日本,直到战后受审再也没有指挥过作战,只是作为一个中国通给军部提供一些参考意见而已。
西尾寿造到来后,立马开始收缩兵力,同时做出了暂时结束目前战局的想法,他向上面汇报,希望大本营同意,放弃救援沈阳的计划,并且允许他们撤退。西尾认为,沈阳完全没有救援的可能了,并且这里有可能是对方留下的诱饵,根本目的就在于打援。同时西尾非常坦诚的承认了,日军在东北目前实质上已经失败了。他倒是干脆,当然也跟前面的战斗是松井石根指挥的有关,承认别人的失败谁都拿得出魄力。
于是西尾孤注一掷,收缩所有的兵力,打算直接从南方突围,然后撤退到旅大休整。
既然要往南走,各方自然要顾忌到对方的追击,他在鞍山城外留下了一个旅团牵制,在他看来,对付东北军一个旅团足够了。对东边的十余万胡田兵团,他则留下了一个师团加上一些独立联队共三万人,他认为如果仅仅是防御的话,也足够了。然后带领剩余的近二十万人,往南攻击。
此时塞北军完全是摆开了攻势的态势的,陈驰加上高凤举军、李三江军也是接近二十万人正面摆开,陈驰希望立马发动总攻,趁日军发动反攻的势头,果断的反击。陈驰认为这是个好机会,因为此前日军一直摆开防御态势,让塞北军的攻击始终不能奏效。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