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283章


他们同样也是以包小松的装甲集群为前锋。现在是不要命的往前攻击前进,一路上放过小股的日军交给后面的部队,他们的任务就是向前向前再向前,一定要咬住日军撤退部队的尾巴,因为他们已经收到消息。日军有从海上逃离的嫌疑。
包小松几乎是跟陈驰一起出发的,可是陈驰还是先他一步追上了日军,面对来势汹汹的装甲部队,日军的选择不多,全力抵抗的话不会有问题,倒不一定会被装甲部队消灭,但是却肯定是被对方缠住了脚步,然后对方的源源不断的后继部队已经回把他们一口吃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不断的留下部队阻击的方式。这就像是壁虎在被抓住尾巴后,会选择自断尾巴逃生一样,颇有点壮士断腕的豪气。
可是陈驰显然不是一个按常理出牌的将领,他对对方阻击部队的态度是,直接冲击,直接穿过。根本不纠缠,能不浪费时间就不浪费时间。结果是靠着两条腿的日军始终摆脱不了坦克摩托车的塞北军装甲部队。而被陈驰突破的日军,并没有丧失战斗力。他们不像西方军队,一旦阵地被突破就会恐慌觉得自己被包围了之类的,他们一个个就跟傻×似的,早不想活了,他们认为死是一种光荣。但是还没等这些人会追陈驰呢,他们的北方又出现了隆隆的声音,包小松的装甲部队又赶到了。包小松讲究正战,他没有放任这些日军留在自己身后,他是清扫赶紧后,才会再次追击。
结果就是,陈驰在前方不断的狂飙突进,打烂一个个日军阻击部队的阵型,而后面包小松紧跟不舍的彻底吃掉这些军队。追击仅仅进行了十余天,陈驰就已经看到了大海,可是也看到了日军的战列舰和大小兵舰、运兵船、登陆艇以及征调的民船。陈驰悔恨不已,他想冲过去,可是理智劝阻了他,沙滩不适合机械化部队出击。幸好他最后理智了一点,因为很快对方的航母上就起飞了大量的战斗机轰炸机,战列舰也开始开火,那巨大口径的,远超陆军火炮的大炮呼啸声音,一下子就惊住了陈驰军,原来日军有这么大口径的火炮啊。
而此时塞北军的空军也到了,跟日军飞机一场搏杀后,没战斗任何便宜战至天黑双方罢兵。空军飞回的时候,他们已经看不到陈驰军的身影了。在眼看追击不到日军的情况下,陈驰当即命令部队回撤,他可不想再错过了剩余的那些炮灰日军了。
战局传到塞北军总司令部后,赵书礼暗叹了一声可惜,他明白东北战役暂时就要告一段落了。此时围点打援的计划明显已经破产,留着沈阳也就没有意义了,仅仅用了一天时间大军就进入了沈阳,然后是照旧的巷战,塞北军最头痛的巷战。
塞北军进入沈阳,意味着中国军队收复了被日军占领的东北最后一座大城市,尽管赵书礼有些遗憾,最终放走了十余万日军主力部队,可是外界可不这么看。全国各地大肆宣传,将沈阳会战成为中国人取得的第一个大会战的胜利,甚至有媒体号称此是中日战争的转折点,接下来日军势必要退兵,因为塞北军下一步恐怕会进攻朝鲜了。
赵书礼却没有这么乐观,他觉得抗日完全就是一个死局,就算是攻占了朝鲜又能怎么样?打不到日本去,终究是白打,他现在在苦苦思索着,这已经改变了的历史该如何走向。如果塞北军一直就这么跟日军火并,那么日本人肯定不会也没有能力去进攻美国,那么二战日军显然就不会被看做德国一伙。要知道赵书礼上辈子经历的那个历史上,尽管日军进攻了珍珠港,可是美国国会也不同意美国向德国宣战,也就是说那时候根本没有把德意日看做一个钢铁同盟,毕竟日军还跟苏联有盟约,德国也跟苏联有盟约呢。如果二战把中日战场看成一个局部战场,而隔离于世界两大联盟之外的话,恐怕即便是抗战胜利,那么也没办法把日军定义为战败国,因为你中国军队始终过不了海。之所以能胜利,最多的可能是,拼着巨大的牺牲,让日军觉得无法战争,最后双方谈判结束。这种结果实在是赵书礼不想看到的,因此他并没有打朝鲜的准备。
打下沈阳后,第一是让塞北军就地休整,缺员的补充兵员,补充武器弹药等等。还有就是开始大规模的拆迁沈阳的工业设备,并且动员沈阳的工业人员转移。在赵书礼看来,这里还是战场,日军肯定不会这么善罢甘休的。起码在他解开那个死结前,日军跟中国军队在东北还将有一场恶战要打。
沈阳的工业设备的转移,加上去年就已经开始的对长春等地的搬迁,让东北的工业力量一下子下降了八成以上。剩余的工业力量,绝大部分也只是在黑龙江存在着,因为这里在九一八后,毕竟平静了七八年,黑龙江民众很多都不相信日军会攻击到这里。甚至赵书礼也不认为日军有能力对这里构成威胁,除了担心石油工业受到日军空军打击,给权公望下命令,组织石油冶炼、石油设备制造等企业全部搬迁到新疆去继续生产外,还对油田做了处理,在必要的时候,直接将油田破坏,以免日军占领这里的最坏情况发生。
还对各种矿业做了相应的预案,一旦战况不利,要求矿主做好毁矿的准备。也就是赵书礼打算在东北实行焦土政策,让日军及时占领了这里,也不能从这里得到一分用来攻击中国的力量。
大家可能觉得对东北太残忍了,可是如果东北不苦点,像历史上那样,被日军占领,成为日军大部分钢铁矿物的来源的话,那么其他地区就太惨了。而且这里关于着今后的历史走向,剧情需要,见谅!未完待续。。
第四卷 抗日烽烟 三百七十八节 保卫大武汉
沈阳会战以后,蒋价石高调的对塞北军和东北军以及参战的杨虎城军做出了嘉奖,赵书礼的军衔升到了上将。泡*书*吧)这个上将来的迟了些,跟其他军阀相比,赵书礼恐怕长期以来是军衔最低的司令了。这显示出蒋价石对赵书礼的顾忌,但是上将并不是最高军衔,国府的军衔是参考美国设定的,上将上还能加星,不过现在带星的军衔就只有蒋价石一个人而已。
在东北激战的同时,日军没有放松其他战场的部署,大量部队从广东福建登陆,然后经过激烈战斗打垮了这里的地方部队,继续北上目的是江西,而南京方面军队进过增援后,大力进逼武汉。
蒋价石已经提出了聚集全国军队保卫大武汉的决议,而且他还真是打算在这么干,三个战区共聚集了一百万军队,其中半数是中央军,当然即便是中央军此时精锐也不多了,大量的未经训练的新兵进入部队充数,局面不是很乐观。也就会在这种情况下,蒋价石才做出了嘉奖东北个只部队的决定。但这嘉奖仍然很有门道,他们对东北战况的总结只是一笔带过,简单的交代了一下,反而对于东北会战期间,中央军以及其他军队在南方对日军的牵制作用大幅度的宣扬,似乎东北胜利的功绩完全是因为中央军和其他军队,其中还着重强调了阎锡山的晋军牵制作用,让中央军的宣传更加有说服力,因为他没有把所有的功绩都揽到自己头上。
同时这时候蒋价石做出了一个很有创意的举动,轰炸日本!
此时中央军能作战的飞机已经所剩无几了,大部分都集中在武汉为会战做准备,而且能执行远程轰炸的作战飞机搜集全军也有四架而已。
可就是从这四家飞机中抽调了两架,蒋价石完成了一个创举。
这两架飞机是美制马丁10型双发中型轰炸机,可以从中国沿海起飞,轰炸日本西南后返航。而幸运的是,虽然日本封锁了中国的沿海,但是并没有全部占领。毕竟他们的兵力有限。尤其是上海附近的宁波竟然也没有日军登陆,而这里有一座设备完备的机场。
两架马丁飞机由徐焕升率领的两个机组共八个人,从宁波机场起飞。利用这月的月盈做天体导航,飞到日本九州岛的久留米、福冈、佐贺、佐世保等城市,但是他们没有扔下一颗炸弹,因为他们根本没有装载一颗炸弹。他们投下了十四万份传单,传单上面写着:
中日两国有同文同种,唇齿相依的亲密关系,应该互相合作,以维持亚洲和全世界的自由和平。日本军阀发动的侵略战争最后会使中日两国两败俱伤,希望日本国民唤醒军阀进一步侵略迷梦,迅速撤回日本本土。
撒完传单后,两家飞机返航,经宁波、玉山、南昌机场,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