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古种田实录》第180章


和回部落的关系也是如此,来回搬运矿石实在太耗费人力,与回部落的首领商量过后,楚夏便在回部落那边建了个冶金基地,把铜冶炼出来后再带回来可比直接搬运矿石省事儿。
有基地便有人,自然而然就需要建房和耕地,随着日后新生儿的降生,这两个基地也会成为炎部落的子部落,不知不觉中,炎部落的版图在慢慢扩展。
除了盐铁,其余工艺也逐步发展起来。
首先便是造纸。
楚夏完整了解过造纸的工艺,因此,除了最开始磨合期失败了几次,剩下的都很顺利。
造出的宣纸比不得现代用的光洁白皙,甚至可以说是粗糙,但进步也是肉眼可见的。
纸是文明的载体,有了纸,楚夏的教育大业发展得更好了。
接着是染织业。
很久之前,楚夏就考虑过染布的事,只是当时炎部落还挣扎在温饱线上,后来忙着冶金种地便没时间折腾,这两年终于腾出人手,除了温饱外,人们也有了点别的追求,楚夏便把染色的事提上日程。
染色工艺,说简单是很简单的,直接提取出染料将布往里一泡,着色就可以。但是,要如何保证染料不褪色,不变色,却是一个很值得研究的问题。
除了染色外,纺织也有新突破。
有一次,楚夏突然发现了几株桑树,还在上面找到了几个蚕茧,然后,养蚕业就这样开始了。
有了蚕便有了丝,接着就有了丝绸。
只可惜现在蚕还太少,丝绸产出量太低,只有极少部分人用得起。
在教育上,楚夏很想开展全民教育,但这显然是不可能的,在炎部落本部的孩子倒是基本都会入学学习几年,周围其它部落能有几个就不错了。
现在,炎部落和周围部落的关系略显微妙,有点类似于宗主国和附属国。
但楚夏想要的是统一,统一度量衡,统一文字,统一制度,统一律法,统一这片土地上的居民,形成一个完整的国家和社会。
三年的时间可以做些什么?
楚夏不知道别人能做出多少成就,她只做了自己能做的事。
只要能改善部落的物质条件,能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她都愿意去试试,谨以她绵薄之力做出力所能及的改变。
——
炎部落,宽敞明亮的教室,楚夏正在给孩子们上一堂特殊的课。
“你们可知道这个世界有多大?”楚夏问。
这间教室是去年新建的,总共建了五间,最大的一间被作为礼堂,可容纳百人。
现在,所有上学的孩子都坐在这间教室里听楚夏上课。
年纪大的有十五六岁,年纪小的才七八岁。他们原是四个年级的孩子,如今都聚在一起。
听到楚夏的问题,他们都茫然地摇摇头,甚至于世界这个词对他们来说都是一个模糊的概念。
孩子们从小在部落里长大,连离开部落的机会都很少,对他们来说,他们的世界就部落这么大,哪里能想象得到部落之外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地方叫地球,我以前和你们说过的。地球很大,有多大呢?”楚夏娓娓道来,或许这些孩子依旧不能明白她的话,不过没关系,等以后,他们就能理解了。
“你们看,如果说地球有这么大。”楚夏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圈表示地球,“那么,我们部落加上周围别的部落或许只有这么大一点。”楚夏在圈里点了个点。
一大一小的对比是如此明显,不禁让孩子们怀疑这比例的准确性。
“我们部落这么大,怎么可能只有那么一点呢?”阿露发出疑问。
“怎么不可能呢?”楚夏笑道,“你们走出过部落吗?你们有去了解过这片大陆有多大吗?你们是不是觉得我们部落已经够大了?”
“可是,没有走出去看过,光把自己看到的当成真理,如此得出的真理是对的吗?
或许,在接下来的很多年里,人们都不可能真正走出去,走到世界的各个角落,但楚夏的本意也不是这个。她只是想让他们知道,世界很大,不要局限于这个角落,更不要沾沾自喜狂妄自傲。
弱小和无知不是人类生存的障碍,傲慢才是。
炎部落发展得太快了,取得的一项项成就增加了大家的自信,炎部落有优于其他部落的技术、经济、制度和文化。
这些优势让炎部落立于不败之地,但这只是暂时的。
楚夏已经明显感觉到炎部落的人在面对别人时不自觉显露出来的优越感,这份优越感,或许终究会演化成傲慢和自大。
楚夏绝对不允许华夏子孙再犯一次同样的错误。因为,犯错的代价太大,带来了百年苦难,她承受不起。
楚夏的话一字字砸在孩子们心上。他们没有走出过部落,不知道世界有多大,他们觉得炎部落是最好的。
这一堂课,让沉浸在天朝上国般的孩子们清醒了不少。原来,世界这么大,他们那么渺小。
——
上完这堂课,楚夏回去想了想,或许,除了语文数学、律法、手工业,她还得给孩子们增加一门天文地理的课。
化学、物理、生物这些实用类的课也该建立一个体系,这些,倒是可以和手工业结合着来学。
不仅如此,像礼仪道德,诗词歌赋,书画声乐也可以当成选修。不需要每天学,只消每月或每季度举办一个活动。
让孩子们知道,除了生存,世界上还有这些美好的事物。
这样一来,她要忙的事还真不少。
回到家,楚颜像个小炮弹一样扑到楚夏腿上,扬起笑脸甜甜地叫了句“妈妈”。
刚才楚夏去上课,并没有带上她,而是把她带到翠翠家让她和小智玩儿,没想到她自己跑回来了。
楚夏顺势抱起小家伙,“不是叫你待在姨姨家等妈妈来接吗?怎么自己回来了?”楚夏家和翠翠离得近,不到一分钟的路程,又都是在部落里,小家伙自己回来倒也没有危险。
“我想妈妈了。”楚颜搂着妈妈的脖子,亮晶晶地看着楚夏。
有这么个小天使,真是看得人心都化了,“妈妈也想颜颜。”
楚夏在女儿脸上亲了一口才把她放下来,毕竟有三岁多了,她抱不了多久便会手酸。
“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也想爸爸了。”小家伙问。她好久好久没看到爸爸了,久到她都快忘记爸爸是什么样子的了。
提到这个问题,楚夏的心情也低落了一瞬。
炎出去半年没有消息,虽然她知道,以他们的身手和装备,应该不会有问题,但没有音信,总归是免不了担心。万一,恰好就遇到意外了呢?
这份担心,她不可能让女儿知道,便只能道:“爸爸去了很远的地方,要等到冬天才回来。”
这是楚夏和炎约定的最晚期限,不管有没有收获,都一定要在冬天前返回部落。
“什么时候才是冬天?”
“下雪了就表示冬天到了。”
“那可不可以明天就下雪,这样,爸爸就回来了。”楚颜歪头对楚夏说。
楚夏被女儿的话逗笑了,“你可以告诉天空,让它快点下雪,说不定会有用。”
……
这两年,因为部落的发展,楚夏和炎总是聚少离多,尤其是这次,更是分开了半年,比以往任何一次都要长,幸好有女儿陪着她才没有胡思乱想,她再也不想和他分开这么久了。
第一批孩子已经培养出来,磨练一两年应该就能独自带队不需要他亲自上阵了。
楚夏那天本是半开玩笑的话,没想到被楚颜记在了心里,于是,她每天都在对着天自言自语叫它快点下雪。
楚夏不忍心告诉她这样做是没用的,便只能由着她了,有期待总是比没期待好。
楚颜大概是继承了她爸爸优良的记忆力,虽还不到四岁,但她记得的事情可多了,连她两岁多时发生的事情都还有点印象。虽然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越来越模糊,但对比自己只记得四五岁以后的事情,楚夏依旧佩服不已。
都说要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楚夏却只希望女儿能有一个开心的童年。
学习是肯定要学的,不学习何以明事理?但像现代那样孩子才两三岁就把他们送进培训班也太恐怖了。
因此,楚夏是打算四岁,也就是明年开春的时候再给女儿启蒙。
楚夏正在编写新的启蒙书籍,就看到女儿哭着鼻子跑进来,后面还跟着一脸愧疚和无措的小智。
“怎么了?”楚颜向来懂事,楚夏又不是暴力家长,小家伙犯了错也只是跟她讲讲道理,倒是很少见到她哭成这样。
楚夏语气温和,倒是让小智安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