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奶姐威武》第37章


一方面对仙家下凡另有使命者,就是功曹德的责任了。
这些,她以前修为不够,远了察觉不到,如今才能朦胧感受到,果然是仙凡有别吗?她对仙道更向往了,也算放下了担心,难怪玉柳放心让她投胎入世,原来凡人的世界对她来说尚算安全,以后她只要小心门神、灶神、土地神即可,再躲着些那些仙人下凡的主角们,她就安全了。
末月安了心,小日子过的有滋有味起来,白天,在赵氏、石氏忙着的时候,借口练字去书房看看书,晚上,就去空间内修炼,偶尔周围出现死魂时,就学着和尚位其念念经,超度一番,这时年小,家中也没有需要她勉励而为的事,因此过的十分快活。
偶尔修炼结束,无聊时刻不由拿下那疑似掌刑仙君转世之人所赠的手串,担心再有相遇那一天又如何?往往念头一转,不敢在想下去,日子一天天过去,林家没有耕地,做为织户人家,一如平常的生活着,对林崎远科举之事,赵氏已经经历过两次,有了经验。
春试之后还有殿试,这春试时间准确,殿试却要看皇帝的时间,赵氏从前是个将门小姐,文官夫人,还为小叔子打理过科考之事,因此对科举流程还算了解,前两次林崎远都是到四月份才回来,想来有消息也要到那时才能传来,这次她有七八分把握,因此并不担心,还劝着石氏安心,如此到了三月中旬。
这一天,春风飒爽,艳阳高照,在阴湿的江南来说,是个难得的好天气,可喜的是,从一大早开始,喜鹊就在院子里的树枝上叫个不停,赵氏看了,连说好兆头,心情十分好,到了中午时,饭刚做好,还没来得及摆,隔壁刘大娘就一路走进院子。
面带八卦之色的拉着赵氏说道:“赵姐姐您听说了吗?今个码头可热闹了,听说官船靠岸后,一行人吹吹打打闹到了林老爷府上,说是林老爷高中进士,被当今万岁爷钦点为探花郎,官拜御使台了呢!现在林老爷府门口热闹的很,林夫人命人在大门口撒赏钱,哎!你家崎远不也去京城了,也不知道中没中,按说林家来消息了,你这中没中也该来个话了。”
☆、第36章 喜乐声声
“什么御史台,看戏看多了吧!那是前朝的名称,今朝是督察院。”赵氏说完后才猛的楞住,林海果然不简单,刚出榜就已经派好官,还是进了督察院,那地方里的人除了皇帝和太子,连皇子都不愿意得罪,公侯世家就是公侯世家。
别人就算考中进士,没人的等派官都能等个一年半载,不过,林海考中了,崎远呢?中还是没中?如果中了会给他派什么官呢?是留京还是外放,如果崎远考中被那一家人知道了,他们会有何反应呢?赵氏一想,不由引起满腔心事。
罕见的呐呐道:“崎远还小呢?中不中都当学个经验,等。。。”
“祖母,您不要长别人志气,灭父亲威风嘛!父亲学问那么好,一定会中的。”末月笑兮兮的道,她灵动的耳朵已经听到鞭炮锣鼓唢呐声向自家方向行来,只是看热闹的人多,行的慢些,她真想直接告诉祖母,让她准备好红包,免得一会抓瞎。
可却不能说出口,谁让她还顶着一身小孩子的外皮呢!
刘大娘听的掩嘴一笑,拍了下末月的头笑道:“看看你说的话,还是小月儿口彩好,你爹定会承你吉言,得中归来,当年您带着崎远搬来不久,教他的陈老夫子就说他不是池中物,等他过了童试后,更成了远近闻名的人才,看着吧!您呀!定是诰命的命。”
“呵呵!刘妹子你就会拿话哄我,崎远就算当了官,升了品级,到能封诰命时也只能是秋儿,戏词里常说的封妻荫子,记的吗?因子而得封的母亲及少。”说着说着,赵氏自己也失落起来。
刘大娘听后想了想,笑着道:“我觉得差不多,戏词里不也有母以子贵的嘛!就说前街连老爷家的二少爷,母亲是正妻却不得连老爷待见,就爱去宠着个娼门出来的,听说二少爷的娘平日过的比仆妇都不如,直到几年前连二少爷考上秀才后,连老爷立刻把正妻捧的跟个菩萨似的。”
“连二少?啊!是崎远的同窗吧?他的事我听崎远说起过,哪有你说的那么简单,连家经商,是商户,地位低,受人轻贱,也没什么大户人家的规矩,连二少考上秀才后,连老爷也只是面上好了点,还是后来方知府宴请新学子时,在宴上说起一位因家宅不宁,良贱通婚而被罢官发配的故事,警醒了连老爷,这才把那个妾打发了。”
刘大娘听的眼睛一亮,一旁的末月捂住眼睛,好么?祖母也有大失水准的时候,看看,把刘奶奶的八卦精神引起来了吧!不过,她也很感兴趣,不为别的,在现代时,人们一说起雍正皇帝的好,首先是摊定入亩和废除贱籍,还有那前所未有,亲笔批示的折子。
这个时空是被安宁公主扇了一翅膀的产物,有没有雍正先两说,方才听祖母的话,这里仍有着良贱不通婚的律法,安宁公主没有废除这一条吗?
刘大娘就如同知道她的心事般,马上问道:“良贱不通婚,那个吴姨娘竟是在贱籍吗?不过,连老爷并未通婚,只是纳妾,那也犯法吗?”
“恩!娼门里出来的,不是贱籍是什么?”赵氏自家变后就对这些姬妾等没有好感,话音里都带着股轻贱劲:“纳妾虽不算通婚,却也是有个民不举、官不究的讲究,如果是商户自不用在乎这个,也没人追究,若是仕门、书香之家就不行了。”赵氏说完也有了点谈兴。
她接着道:“纳贱籍女子为妾,其所出子女比庶出还要低上一筹,连家生奴才都不如,如为贱籍女子宠妾灭妻,那是会被御史弹劾的,这样还不止,如果大户人家出了这种事情,门当户对的人家是不愿意跟其通婚的,儿女亲事都会被耽误。”
“哎呦!我的大姐,你懂的就是多,这大户人家的道道我是第一次听说,真没想到。”刘大娘赞叹的说,却没注意到赵氏突然黯然下的神情。
末月听完后,心里也叹息,从前看的许多古代小说里,哪个官员家里都有些妾室,也有些母亲出身娼门,却得父亲看重疼爱,待遇超过嫡子的,没想到实际却不是那么回事,在祖母这纯粹的古代,疑似官家出身的女人口里,却完全不可能。
贱籍所出,竟是生来差别人一等,难怪雍正废除贱籍的政策,被历史纪录,争议特别大,更为他招来不少骂名,编了不少野史,祖母她。。。绝对是官家小姐出身吧?很可能曾经是内宅大妇,主持中馈,所以才懂的那么多,即使遭遇变故,仍坚强的抚育父亲长大成才。
想着想着,末月在看赵氏,几乎能从她身上看到一圈神光来,她太佩服了,赵氏隐藏着情绪,面色有些不安的道:“哪里有那么夸张,我也只是从林府听来的。”
“林府?是林海老爷家吧!听说人家字为如海,家中财富也如海一般,是咱苏州第一大户,你家真是好福气,哎!我当时怎么没舍得儿媳妇去当奶妈子呢?”刘大娘一听林府,就不由眼带妒忌,刺了赵氏几句。
末月现代长于农村,最了解乡民百姓的性格,很多时候底层百姓们因生活中的油盐酱醋等,而养成斤斤计较的性格,但口出恶语却大多是有口无心,刘大娘其人,几年邻居了,末月还是知道的,嘴碎了点,人却不坏。
因此她在一旁见赵氏变脸,忙岔话道:“祖母、祖母,咱们这附近谁家娶媳妇了吗?我要去吃喜糖。|”
“没有啊!想吃糖啦!祖母一会儿去给你买。”赵氏吃末月软软的声音一喊,忙把末月抱起,忘了生气,专心的哄着末月。
见祖母如此,末月在心里偷笑,过了这两年,她渐渐发现,身为小孩子不闹吃喝,当长辈心里倒挺不对劲的,偶尔闹一次,就有求必应:“可是,我听到了,外面有鞭炮、喇叭声,今年冬天也有过,祖母不是说那是有人娶媳妇,月儿有糖吃了吗?”
“啊!祖母去看看。”古代邻居不比现代人冷漠,走动起来比亲戚还热乎,谁家有红白喜丧了,邻里肯定都会提早知道,像这附近有没有喜事,赵氏、刘氏都知道,因此听末月这么说,都侧耳听了听,别说,还真模糊听到点动静。
原本,两人还以为是林府那边太热闹的原因,等末月点出后,一留心,竟觉得声音越来越接近这边,这边可是普通民家,几条街就林崎远中了举,读书也最好。
刘氏听着眼珠转动,猛的一拍大腿,声音颤抖的道:“哎呦,赵大姐,我听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