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系林妹妹》第48章


…………
围场西北角,是一处成片的树林,其间有山泉流过。林深草密,人迹罕至,林内常有大型猎物出没,是围猎的大热去处。此时便聚集了众多着征衣的少年人。
贾蓉混在其内,眼神不住四下乱飘,却不是在观察何处有猎物,而是在寻找冯紫英等人的踪迹。
昨夜他得了永玙承诺,领了贤亲王府腰牌,本欲当即告病辞了行围差事,早早到岳将军麾下报道。
谁知他才将走到夜宿帐篷处,便看见从前总在一处戏耍,总是跟在冯紫英身旁的一个公子哥鬼鬼祟祟从他帐篷里钻出来。
贾蓉迎上前去,正要质问他在自己帐篷里面作甚?
那人却一见他面,拔腿便跑。贾蓉在后追之不及,一头雾水回到帐篷里,见四处摆设一如从前,并无半点异常。
正欲收拾行囊离开,却见被褥底下莫名鼓起一处小包儿,贾蓉掀开被子一看,底下竟藏着一个瓷白的小药瓶。
贾蓉拿起药瓶,颠来倒去看了个遍,发现它不过只是普普通通一个瓶子,并无甚奇异之处。却绝非他随身之物。
他这处帐篷里,除他之外,还有三个守卫在此歇宿,此时却都不在棚内。
且他刚才又见着了那人偷偷摸摸从帐篷里面摸出来,想来此物必是他留下的。
贾蓉小心翼翼拔开瓶塞,将瓶口凑进鼻端一闻,并无气味。再伸手从怀中,掏出手帕垫在手心,将瓶中粉末倒出少许,放在手里仔细看了,却也不知是何物事。
只是他心底实在不安,额头青筋突突直跳,直觉瓶中之物绝不是什么好物事。
贾蓉回身,将帐篷四外查看一遍,确定再无旁人后,返身堵住帐篷门,将手帕内少许粉末层层叠叠包裹严密,悄悄塞到靴内,再三确认从外面断看不出后,抬手将瓷瓶内剩余粉末一股脑全倒进了角落内放置着的净手面盆内。
粉末入水即化,面盆内水清如旧,看不出丁点儿不同,贾蓉越发笃定事情有异。
为避嫌疑,贾蓉从同住一个帐篷内的侍卫随身行囊里取出一块素白的手帕,用它将瓷瓶裹住,狠狠掷在地上。
瓷瓶被摔得粉碎,碎渣却一点儿也没溅出。贾蓉还不放心,又用靴子重重在地上包裹碎瓷片的手帕上狠狠跺了几脚,直到碎瓷几乎化为齑粉这才停下。
拾起地上布包,揣入怀中,贾蓉这才端起面盆,假装如厕,大模大样端着面盆走到临时搭建的旱厕内。
贾蓉顾不得旱厕臭气熏天,掏出怀中布包,将碎瓷残渣均匀撒到茅坑一处。再拿出袖内火石,打着火儿,将偷来的手帕对着坑口点燃。
直烧到一丝儿不剩,贾蓉才站起身,做完事模样,“哗啦”一下将盆内“清水”全倒进了茅坑里。
什么碎瓷残渣、手帕灰烬并不知名粉末全一下子冲走了。
只是贾蓉自以为此番作为天衣无缝,却不知,这处茅坑下面有地下河,与围场内一处小溪相通。
那掺杂了药粉的清水顺着地下河缓缓流动,最后极少数的部分流到了小溪那里,被溪底鹅卵石兜住。
恰好有一只狡猾的狐狸一路奔逃,好不容易逃过了众人的围追堵截,口渴难耐,凑到小溪那里饮水。才将饮了几口,狐狸便四肢抽搐,倒地不起。
等到追踪它而至的少年人赶来的时候,见狐狸口吐白沫躺倒在地,只当它逃跑太急,力竭而死,无甚趣味,随手一脚将它踢入溪流内,弃置不顾。
第46章 入v首更二合一
辰时的日光均匀地洒在绿草花树与顶盔贯甲的少年们身上; 既滋养了世间万物; 也让参与围猎的少年跟骏马们都养足了精神。
金弓既发; 圣谕已下; 文臣武将、少年儿郎争先恐后,各个如离弦之箭般; 急窜而出,奔着各自早已定好的目标; 四散到围场各处。
有三五成群结队布局的; 有单枪匹马双弓连射的……
围场内各处跟着的守卫们也已经开始唱名。
“谁谁拔得头筹猎得第一只雄鹿!”
“谁谁不甘人后紧跟着又射杀了一只野猪……”不一而足。唱名之声,此起彼伏,不绝于耳。
围猎进行得如火如荼。顶上观围的人群也都兴高采烈、十分满足,觉得今日行围看点十足。
武将悍勇、文臣儒雅,自不必言。重点是各家出战争雄的少年郎们; 一个赛一个的英姿勃发、气宇轩昂; 实在叫人看花了眼。
有些性急的人家已经开始指指点点; 甚至各自离席,与看中的人家互相寒暄。彼此眼中、心底都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这边厢; 皇后端坐在凤座上; 唇畔浅浅两抹笑纹,看去相当自得; 但是那微微眯起的双眸内却眸光冷冽如刀。
皇上素喜围猎,但是直到此刻,围场上到处都还不见那抹明黄身影。
适才首弓之后,皇上便由贤亲王和永玙陪着走进了帐篷; 至此久久不再见动静。皇后便有些坐不住了,有心去查看一番,又恐怕引的旁人侧目。
毕竟她乃一国之母,为天下女子表率,一举一动都有人看着,只能强忍着心思,在位置上端坐,表面还得装出对行围颇感兴趣的模样。
另一头儿,贤亲王妃也没好到哪里去。
既然黛玉都能发觉永玙与平时不同,她又如何会不察觉?何况比起心思不常外露的宝贝儿子,贤亲王妃对自家那个懒散王爷更加了如指掌。
贤亲王自来闲散惯了,从前像行围拱卫、组织狩猎这种麻烦事,他就是能躲便躲。可是这回儿,自打皇上到来,他就鞍前马后、时刻不离地守在身边。
好不容易等到行围开始,他能纵马驰骋,游玩个尽兴的时候,却又一直憋在行辕帐篷里不出来。任凭贤亲王妃怎么想,此举也不符合贤亲王的性情。
其中一定另有隐情!
贤亲王妃不是皇后,有诸般顾虑,想到便做,再不迟疑,起身牵着黛玉的手,就准备去寻人问个究竟。
恰好皇后正等着贤亲王妃有所行动,见她起身,忙问道:“王妃欲往何处?”又怕她是为了别的事要走,故意提点道,“之前本宫来时便听人说贤亲王身体不适,这才将行围重任全交给了玙儿。将才本宫见他随侍皇上身侧,却不知现下他风寒可好些了吗?”
贤亲王妃瞬间了悟,借坡下驴道:“正是呢!我家那位王爷素来不喜欢走动,身子总是不好,伤风、受寒实乃常事。这不,前个儿夜里他非说来了诗兴,大半夜好好的不睡觉,爬起来到书房写诗作画,还偏偏要开着窗子,可不就又着凉了嘛!”
贤亲王妃半认真半玩笑地接道:“臣妇正寻思着,他这会儿在御前伺候,切莫再过了病气给皇上。正思量着下去看他一看。”
皇后端宁的面上,这才露出一丝发自真心的微笑,扶着宫女的手起身道:“也罢,本宫陪你一道去看看。他们叔侄俩,别看一个是皇帝,一个是亲王,到底都是男人。见着了行围狩猎便兴奋得不知所以,连身子都顾不上了。到了,还得咱们女人家儿时刻在后面看顾着。”皇后言罢,将主持观围的职责交给了同来的一位后宫嫔妃,便率先离去。
顶上、顶下观围的人见皇后起身,早跟着站起聆训。却不曾想听见皇后娘娘公然宣示她与皇上的恩爱甜蜜,忙不迭全摆出歆羡、夸赞,帝后情深感天动地的表情来,自然起身附和,纷纷含笑目送皇后与贤亲王妃等人走远。
剩下黛玉坠在皇后娘娘与贤亲王妃二人身后显得颇有些狼狈。
论理,皇后娘娘去拜见皇帝,贤亲王妃去看王爷,都是自家媳妇儿去见相公,实乃鹣鲽情深、举案齐眉的佳话。但是,她个外臣家里的未嫁女,跟着同去,实在是既不便又没那个身份、地位可以参与。
只是谁知贤亲王妃握着她手腕的手攥得死紧,黛玉暗暗挣脱了两下,竟都挣不脱。黛玉只能小声提醒道:“王妃,您看,皇后娘娘此行叫臣女也跟着去,怕是、怕是不合适吧?”
贤亲王妃却听而未闻,只安抚地拍了拍她手背。
落在旁人眼里,愈发显得莫测高深。林如海与贤亲王府,关系已这般亲厚了吗?
黛玉无法,只能亦步亦趋,跟着往前走,却一步三回头地去望应妙阳。
应妙阳眉间拧了大大一个疙瘩,不明白贤亲王妃为何这般张扬行事,有心阻止,但见连皇后娘娘都没发话,也只能默认,轻轻冲黛玉摇摇头。
眼见皇后娘娘并贤亲王妃两位大人物都离去了,观围气氛登时为之一松。便有更多的人离开座位,或上攀或下就,各寻自家亲近、故旧相聚畅聊。
其中人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