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吹灯(盗墓者的经历)》第335章


地有些光亮,好象出口就在那边。
Shirley杨对我说:“这条汇进瀑布的水系,大概才是当地人采石过程中发现的水路,看这附近的河床地貌,不会超过几十年,看这样子应该是近期才形成的,否则有这条水路,修献王墓时也不用在遮龙山中加工运河了。”
我对Shirley杨说道:“此类积灰融解岩群地貌,就是常年被水冲刷形成的,我以前做工程兵地时候,多少了解一些,象这样的地方,整个山底下早都被澜沧江的无数条支流冲成筛子了,有些地方积水深度甚至超过数百米,河水在山洞中改道是常有的事,反正是越流越低,把岩石冲倒了一块,就多出来一条支流,照这么下去,这座遮龙山早晚得蹋。”
三人边说边行,寻着那片有光亮的地方走过去,半路看到高处山壁上有些岩洞,排列得颇为有序,很象是人工开凿的,山壁下方有明显的石阶,地面上不时可以见到一具具朽烂的人类枯骨,还有些兵器凯甲,都已经烂得不成样子。
这里的场景非常符合先前在彩云客栈中老板娘的描述,应该是当年地一些乱民,以此为据点,对抗官军,云南大理乃至澜仓江一代,自元代起就经常发生这种事情,由于物品在潮湿地环境中难以保存,几乎都已经腐朽不堪,也不太容易去辨认究竟是哪朝哪代的,看那些尸骨腐烂地程度,还有兵器盔甲的造型,只能判断有可能是清初时期。
我们进山倒斗,向来是步行,不嫌跋涉,更兼可以行止自如,虽然在“遮龙山”下弃船步行,每人背负着许多沉重的装备,却并未觉得艰苦,但是这一路多历险恶,都想早些钻出这山洞,于是便不再去理会那些遗迹,匆匆赶路。
顺着水流走到尽头处,那河水仍然向前流淌,但却是流入了地下,这山洞里要比山外的地平面低洼一块,所以在外边见不到这条山中的大河,我们又往上爬了一段山岩堆积的斜坡,这里都有被水浸泡过的痕迹;看来前一段时间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降水;对“遮龙山”里的大小山洞影响很大,在碎石坡的中间,眼前一亮,有一个明显是曾经被水冲塌的洞口显露了出来,现在水已经退了,在白天,借着外边的阳光,很容易就可以找到这个出口,这里的石头很明显是被人为封堵的,如果不是山中出现洪水,凭人力很难打开。
我们戴上太阳镜,从山洞中钻出来,终于算是成功的穿过了“遮龙山”,来到外边,回首观看,正是身处“遮龙山”的峻壁危峰之下,头顶最高处,云层厚重,“遮龙山”的外壳则尽是绿迹斑斑的暗绿色花岗岩,崖身上又生长了无数滕蔓类阔叶植物,放眼皆绿,如果从外边找这个小小的缺口,倒是十分不容易寻到。
再看前面,四周全是群山,中间的地形则越来越低,全是大片的原始森林,林木莽莽苍苍,各种植物茂密异常,老树的树冠遮天避日,有很多根本叫不出名目的奇花异木,其中更散布着无数沟壑深谷,溪流险潭,有些深谷在阳光下清晰的能看见里面的一草一花,然而越看越觉得深不可测,幽深欲绝使人目为之眩,而有些地方则是云封雾锁,一派朦胧而又神秘的景色。
这是一片处于“怒江”与“澜沧江”之间,被雪山大河阻断,完全与世隔绝的原始之地,我取出人皮地图,确认进入“虫谷”的路径。
胖子举起望远镜观看下面的丛林,看着看着突然一把拉住我的胳膊,把望远镜塞到我手中:“甭翻地图了;你瞅那边有许多金色大蝴蝶;那条山谷肯定就在那里。”
108 密林() 
听到胖子说发现了“虫谷”的入口,我和Shirley杨也举起挂在胸前的望远镜,顺着胖子所说的方向看过去,在调整了焦距之后,看见远处山坡下有一大片黄白相间的野生花树,花丛中有成群的金色凤尾蝶穿梭其中,这些蝴蝶个头都不小,成群结队的飞来转去,始终不离开那片花树。
Shirley杨赞叹道:“那些花应该是蝴蝶兰,想不到吸引了这么多黄金凤尾蝶……还有金带凤蝶……竟然还有罕见的金线大彩蝶,简直象是古希腊神话传说中,在爱琴海众神花园里,那些被海风吹起的黄金树树叶。”
我对蝴蝶一窍不通,用望远镜看了半天,除了蝴蝶和野花树之外,却并没见到什么山谷、溪谷之类的地形,这里的植物层实在是太厚了,所有的地形地貌都被遮蔽得严严实实,根本无法辨认哪里是山谷,哪里是溪流,从上面看去,只见起起浮浮,皆是北回归线附近特有的浓密植物,高出来的也未必就是地形高,那是因为植物生长不均衡,这里的原始森林,与我们熟悉的大兴安岭原始森林,有很大程度的不同。
常言道: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大兴安岭中树木的树冠高度都差不多,树与树互相之间,可以协力抵御大风,而这里地处两江三山环绕交加之地,中间的盆地山谷地势低洼,另外还由于云南四季如一。没有季风时节,地势越低的地方,越是潮气滋生严重,全年气温维持在25~30℃左右,一年到头都不见得刮上一次风,所以各种植物都尽情地生长,地下的水资源又丰富。空气湿度极大,植物们可以毫无顾及的想怎么长就怎么长。这导致了森林中厚茎藤本、木质和草质附生植物根据本身特性的不同,长得高低有别,参差错落,最高的是云南有名的望天树,原本这种大树是北回归线以南才有,但是这山凹里环境独特,竟然也长了不少顶天立地的望天树。
只有少数几处面积比较大地水潭上面才没有植物遮盖。深幽处,更有不少地方都是云雾缭绕,在远处难以窥其究竟,总不能凭几群金色大蝴蝶就冒然从那里进入森林,这里环境之复杂,难以用常理揣摩。
人皮地图绘制于汉代,传到今日时隔两千年,地图中标注的地形地貌特征。与如今已经产生了极大地改变,除了一些特定的标识物和地点之外,无法再用人皮地图与“遮龙山”下的森林,进行更加精确的参照。
据瞎子所说,几十年前,他们那一批“卸岭力士”。带着土质炸药进入“虫谷”,在“虫谷”,也就是“蛇河”形成的溪谷前边一段,见到了大群的蝴蝶。
但是谁能保证“虫谷”外的其余地方不会出现蝴蝶,所以暂时还不能断定“虫谷”地入口是在那边,必须找到瞎子所说的另一个地点,“虫谷”中有一段残墙,那是一处以人力在蛇河上修筑的古墙,好象是个堤坝,用来在湖中修造“献王墓”时。截断水流。献王入敛后,就被拆掉。重新恢复了“献王墓”前的“水龙晕”。
只有找到那道残墙,才可以做为确认“虫谷”位置的依据,最稳妥的办法就是同当年那伙“卸岭力士”一样,出了遮龙山,先不进森林,而是沿着山脉的走向,向北寻找“澜仓江”的支流“蛇河”,然后顺着“蛇河”摸进山谷,就可以确保不会误入歧途,在方位上万无一失了。
胖子提出还有一个方法,就是要重新找到“遮龙山”中地那条人工运河,沿着古河道,寻找“蛇河”,不过遮龙山里的水路,由于“澜沧江”上游大雨的原因,各条大小水路相互连通,已经变得错综复杂,甚至有可能改道流入地下,旧河道早已被植物泥土彻底遮盖,所以胖子所说的方法并不可行。
三人稍做商议,看了看时间,下午…三十分,我们从上午九点左右乘坐竹筏进入“遮龙山”,到现在为止一直没有休息,所以决定就地作为“中继点”,先休息二十分钟,然后向北,争取在日落前找到“虫谷”的入口,然后在那里扎营,明天一早进谷。
我们找了块稍微平整的山坡坐下,取出些饵饼牛肉稍稍充饥,结果胖子说起那些食人鱼;想起那山中水潭,满是鲜红地血液,跟传说地狱中的血池差不多,搞得我也没了胃口,我突然心中一凛,万一那些牙齿比刀锯还快的鱼群,也顺路游进了蛇河却如何是好?有那些家伙在水里,我们不可能从水中钻进“献王墓”。
Shirley杨说:“关于这方面完全不用担心,我以前在地理杂志做摄影记者,曾看过许多关于野兽动物植物的相关资料,刀齿蝰鱼在亚洲的印度、密支那、老挝以及美洲靠近北回归线附近20度地区内的水域都有存在。”
其中古印度最多,佛经中记载印度阿育王时期,曾有一年,“刀齿蝰鱼”酿成大灾,当时正值百年不遇的恒河大洪水,东高止山脉中的一条地下河,倒灌?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