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四部曲》第542章


无意识,即有意识而没有意识到,只是一个双重的概念,是一种本能的状态。
意识的外在与内在的部分。外在的部分就是对带有意识目的的外在实现的察觉,是有意识地,自觉地的意思。
内在部分是对意识自身的认识,我们通常称為自我意识,自我意识察觉的是意识的内在动机,是对意识自我的察觉。有意识或意识到我们称為意识,是意识清醒的状态,也是意识控制的基本状态。
心理学上,意识具有四个特性:意向性,统一性,选择性和短暂性。
意向性是指人的意识能在某个事物物或某件事上集中多长时间。
统一性指的是意识很难分开的。例如,当某人一边开车一边打电话,此人基本上是不可能在两件事上都有意识。
选择性是有关人能注意到某些事情,却没有注意到另外的事情。例如,在一个鸡尾酒会,某个人提到你的名字,当时你和那个人都同时跟不同的人群在聊天,但你却注意到了他(她)提到了你的名字。
短暂性,又叫改变的倾向,是威廉詹姆士所描述的意识就像一条小河裡的河水。
目前在意识这问题里,虽然可以肯定意识是大脑的產物;「自我」是如何感觉到「自我」的存在的,也可以说这种「自我感觉」是如何產生的,这个问题目前很难用科学实验的方法加以验证。
科学家们认為这个问题的属性太主观了,导致很难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目前学术界正试图从神经科学、心理认知科学、哲学、物理学等方面来解释。
早期心理学属於哲学的一支,此时意识属於哲学讨论的范围。到现代心理学的创立者,德国心理学家冯特,使心理学脱离了哲学成為独立学门后,心理学也开始研究这个问题。
意识研究是早期心理学主要课题。当时冯特使用内省法来研究意识问题,但内省法遭到后来很多心理学家质疑甚至反对,其理由在於内省法并不可靠。
他们认為内省法不能準确反映出人们丰富的思想、情感与行為,也不能让人接触潜意识或无意识的心理状态。
而且内省法过於依赖复杂的语言,而导致客观性的丧失。虽然心理学家放弃了内省法,但由於找不到其它合适的研究法,因此在很多年裡心理学及相关学科忽略了意识研究。
直至五十年代,由於认知科学的飞速发展,才又為意识研究开闢了许多新的途径,而使意识回到了心理学主要研究课题之中。
尤其在DNA模型创立者,克里克等人的努力下,意识问题成為神经科学研究重要研究对像。虽然意识研究目前还存在著一些困难,但现在研究相关领域的多数科学家对意识的前景相当乐观。(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小说阅读网(readnovel。c)投推荐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动力。手机用户请到m。readnovel。c阅读。)
第四十七章 文坛盟主,诗人魁首() 
笔者在今天的广播上说道:「我的读者应该没有大逻辑家或大智慧家及大思想家的,所以应该无人知道為何笔者在年少时,不断的买音乐买书?导致了笔者无暇多听多看,成為怪人了,好听叫奇人,呵呵哈哈!
笔者少时想成為天地第一人,成為最懂天地万物的人,从原本是内外皆大逍遥的人变成只能实现在心灵上,这点从笔者的书上可以证明的知道。
人算不如天算,多年后,电脑诞生了。。
我喜爱黄易的书,现在还能说上几句;但我曾经喜爱过的一些女孩,她们究竟是怎麼样了,现在也说不上什麼了。时间证明了,证明了什麼呢?千古风流的殿堂上,有一个位置,嗯!不是我的,是龙吟月的。哈哈。。」
^寒武记^─《补天记》《原配宝典》《与子偕行》《重生空间守则》《烟水寒》的作者,在其今天的广播上说道:「写《狐媚》那一章的时候,其实俺想的是,每一个女人心里都有一个狐狸精。不同的是,有的人狐狸精一直处于冬眠状态,还没有等到可以唤醒她的人。」
魔侠守护者之一魔侠─杜斯妥也夫斯基
杜斯妥也夫斯基(俄语:Фёдор Михайлович Достоевский,1821-1881),俄国作家,其文学风格对20世纪的世界文坛產生了深远的影响。
杜斯妥也夫斯基常常描绘那些生活在社会底层却都有著不同常人想法的角色,这使得他得以19世纪暗潮汹涌的俄国社会中小人物的心理。
部分学者认為他是存在主义的奠基人,如美国哲学家瓦尔特、阿诺德、考夫曼就曾认為「杜斯妥也夫斯基的《地下室手记》是存在主义的完美序曲」。
1840年代杜斯妥也夫斯基结识了尼卡索夫,在他的鼓励下,1845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写出他的处女作《穷人》。
据说尼卡索夫看完之后万分激动,直奔别林斯基住宅,别林斯基看过后流泪拥抱杜斯妥也夫斯基,称其為「俄罗斯文学的天才」。
1846年《穷人》发表。但是不久之后,由於文学上的分歧,杜斯妥也夫斯基与尼卡索夫、别林斯基决裂。
1843年,他将巴尔扎克的小说《欧耶妮、葛郎台》译成俄文,可惜并没有人因此而关注他。
《穷人》连载於期刊《当代人》上,广获好评。杂誌主编尼卡索夫在读完小说后兴奋地冲进俄罗斯文学评论家别林斯基的办公室,大叫:「又一个果戈理出现了!」。
“果戈理,俄罗斯作家,生於现在的乌克兰的一个地主家庭。他自幼爱好文学,深受啟蒙运动的影响。
1836年,他的讽刺喜剧《钦差大臣》上演,在这部作品中,他用幽默的笔调和有力的讽刺手法,使俄国喜剧艺术发生了重大转折。
1842年,《死魂灵》一出版,就「震撼了整个俄罗斯」,成為俄罗斯文学走向独创性和民族性的重要标誌。
别林斯基称他為继亚歷山大、普希金之后的「文坛盟主」、「诗人的魁首」。而整个19世纪40年代也被车尔尼雪夫斯基称為「果戈里时期」。
1847年,他发表了《与友人书信选》,公开表示对以前所有作品的懺悔。1852年,他在严重的东正教狂热中去世。果戈里是俄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自然派」的创始人。”
“亚歷山大、谢尔盖耶维奇、普希金,俄罗斯著名的文学家、被许多人认為是俄国最伟大的诗人、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
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主要代表。代表作有诗歌《自由颂》、《致大海》、《致恰达耶夫》等,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中篇小说《上尉的女儿》等。”
1847年,杜斯妥也夫斯基开始对空想社会主义感兴趣,参加了彼得堡拉舍夫斯基小组的革命活动。
同年果戈理发表《与友人书信选》别林斯基撰写《给果戈理的一封信》对其观点给予驳斥。
杜斯妥也夫斯基非常喜欢别林斯基这篇文章,并寻找到手抄本在小组上朗读。1849年他因牵涉反对沙皇的革命活动而被捕,并於11月16日执行死刑。在行刑之前的一刻才改判成了流放西伯利亚。
1850年,杜斯妥也夫斯基被押送至西伯利亚鄂木斯克军事监狱,开始了四年的漫长苦役生涯。
在西伯利亚他的思想发生了巨变,同时癲癇症发作的也愈发频繁。他将服苦役期间的感受和见闻记在了《西伯利亚笔记》中,裡面的很多素材被写进了《死屋手记》和其他作品中。
1854年他被释放,但是要求必须在西伯利亚服役。1858年他升為少尉,从此可以有自己的时间来思考与写作。
从假处决事件到西伯利亚服刑这十年时间是他人生主要的转折,他开始反省自己,篤信宗教。也正是在在西伯利亚,他遇到了今后的妻子—玛丽亚、伊萨耶夫。
1860年,杜斯妥也夫斯基返回圣彼得堡,次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被侮辱与被损害的人》。这部作品可以被看作是他前后期的过渡作品,既有前期的对社会苦难人民的描写,又带有后期的宗教与哲学探讨。
这段时间他文学上有所进展,但生活却连遭打击。1864 年他的妻子和兄长相继逝世,他还需要照顾兄长的家人,这使得他濒临破產。他希望通过赌博来还清债务,却欠下更多债,整个人陷入消沉之中。
為了躲避债主,他被迫到欧洲避债。出版商答应给?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