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长的一梦 [简校版]》第315章


江之寒抿着嘴点点头七中还真是很小很小的一块地方。他问林墨“你不是好像知道我很多事吗?”
林墨抿嘴笑笑“我。。。。。。是从不同的人那里譬如学生会的师兄师姐听到过很多关于你的事关于你和倪裳姐姐的传说。听说你们早恋了然后又被现了然后。。。。。。你就自愿的换了个学校去了很糟糕的四十中。不过我也不知道那些传言有几分真几分假。”
江之寒有些无奈的笑了笑他当年离开七中就是为了不要给倪裳造成太多的困扰没想到还是有很多传说留在了校园里。这世上毕竟没有不透风的墙。
他抬头看看蓝天艳阳高一的暑假自己正雄心勃勃的要大干一场一开学倪裳便出现在生活里;高二的暑假自己为分手伤心难过着;高三的暑假身边却出现了一个梦中的人。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江之寒愣愣的了回呆侧头对林墨说:“去看了你爸明天我带你去几个地方和你讲讲我和你倪裳姐姐的故事。”
如果这段故事需要一个回忆和总结也许身边的这个小姑娘是命中注定的最好的对象。就像车文韵说的那样是上帝派来的使者。
***********************************************************************
江之寒和林墨站在七中的篮球场边。
江之寒说:“那天是开学的第一天我莫名其妙上台领了一个见义勇为的奖。走下来有人告诉我你有一个新同桌了而且是一个鼎鼎大名的美女。。。。。。”
江之寒和林墨一起走进空旷的教学楼经过二楼曾经的教室走到三楼去屋顶花园转了一圈出了教学楼往大校门方向走。
江之寒指着跑道“那年快要到运动会的时候是班上的15oo米测验我跑了第一从终点往回走的时候她就站在这里微笑着轻轻的为我鼓掌。。。。。。”
站在离林墨家很近的书店江之寒说:“才开始这家书店的时候我们家的情况就和你们家现在很相似。我也在努力的找一个顾客流量大竞争少又租金便宜的地方心里患得患失不知道前路是怎么样一个情况。那时候我想做个简单的调查看看大家都愿意买什么书却又没有时间就试着让倪裳帮我。。。。。。”
从早晨到黄昏江之寒领着林墨走过自己和倪裳曾经踏足的地方西山动物园回家的路约会的馄饨店。他也领着她走过自己的事业开始扩张的路七中北山书店和餐馆覆盖的所在。
江之寒在讲一段故事好像是讲给林墨听又好像在给自己这两年做一个总结抑或是讲给并不在场的倪裳或者伍思宜听。
在这个故事的结尾两人来到了那家临江的餐馆倪裳和江之寒最喜欢的地方之一。
进得门来江之寒问服务员能不能坐角落里靠窗的那个老位置服务员说有人坐了。江之寒问起刘老板服务员说我们老板不姓刘姓庄。江之寒愣了愣过路的另一个服务员说这家店是新盘过来的我们才开张不到一个月。
江之寒和林墨找了一个临窗的座位坐下。
林墨虽然早熟但这一天的故事跌宕起伏悲欢离合对十五岁的她来说未免有些难以消化。她喝着茶看着窗外的大江怔怔的没有说话。
江之寒笑道:“以前坐在这里的时候倪裳经常感慨说看看大江东去波涛壮阔就会觉得日常生活的一些得失不必太过在意。只要认真努力总是来日方长的。”轻轻叹口气江之寒说:“但生活毕竟不是大江一弹指几年过去就物是人非了。你没看见连餐馆的老板转眼也换了人错过的东西大概就随着江水一直往东再不回头了吧。”
林墨觉得鼻子酸酸的她转过头来看这江之寒恳求道:“哥不要放弃啊。。。。。。”
江之寒微微摇了摇头没有说话。
过去的终究过去了不管是好是坏是甜蜜是悲伤。留下的印记会永远在那里但前路还很长顺着这条大江一直往东就是他新的生活开始的地方。
(第三卷终)
p。s。 预告一下今天中午以前还有一章是关于第三卷的作品相关的内容。从明天开始开始更新第四卷《两面人生》是江之寒大学本科生活的写照。
正文 265 新的台阶
三天以后江之寒就要离开中州。去体验一个全新的地方和全新的生活。曾几何时大学生活是一个多么梦幻的未来。现在的江之寒虽然对它的期望值不再那么高但几分期待总是有的。
让江之寒高兴的是在他离开之前终于看到新项目的正式启动。
暑假过了不到一半的时候江之寒就找到温校长(现在正式的头衔还是温代校长但去掉那个代字应该就是这几个月的时间了)向他展示了一个庞大的开计划。
从某种角度说江之寒和他的敌人前任宁校长有着一样的看法。中州七中位于市区最繁华的地域离市中心商业中心不到十分钟车程离市委市政府也不到十分钟路程。这些年来七中在中州市区和近郊的重点中学中一直只能算二流最多不过是准一流与它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不符。
中州市区和近郊的重点有很多种说法曾经有人称五大重点这些年最流行的是说“七大重点”包括一中师大附中实验中学育才中学。北山一中八中和七中。在这七所重点中一中师大附中和育才中学通常被认为是第一档次的而七中不仅在第二档还通常被认为和八中一起是敬佩末座的。
在这个高考挂帅的年代大学升学率重点大学升学率国内顶尖大学录取人数和文理科状元通常是衡量一个学校水准的在主要标准。这几年数学物理化学奥林匹克竞赛影响力渐大竞赛获奖也成为一个重要的参考衡量标准。无论是哪种标准七中都稳定的排在五到八名一直被其它的几个学校压得抬不起头来。
宁校长以前谈起这个问题一针见血的指出为什么我们落后于一中那几个学校因为我们没有顶尖的老师也没有顶尖的学生。而长而久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或者是良性循环)。学校的升学率越高声誉越高初中考高中的中考中最顶尖的学生就更多的涌向那些学校他们的录取线就更高总体来说收的学生平均基础就更好三年下来很可能升学率就会更高。
要改变这个趋势。宁校长提出的观点就是七中需要最顶尖的老师。顶尖的老师可以把差不多的原料做出更好的菜。在他的观点基础上江之寒加了一点:我们需要最顶尖的学生。如果有了更好的原材料再加上更好的厨师做出更好的菜的机会就会大大的增加。
怎么从其它的顶尖学校手上去抢这两样最稀缺的资源:顶尖教师和尖子学生?江之寒提出的建议很简单:钱。
就一个字钱。
要把最好的老师从其它学校挖过来七中唯一能拿出的与众不同的东西就是更高的报酬而经济刺激是最现实的也应该最有效的。现在的制度并不禁止老师的跳槽江之寒没有提太多具体的建议因为在这方面温校长显然是真正的专家他知道哪里有可能挖到最好的老师。
用同样的办法江之寒建议学校可以引诱中考的顶尖学生选择七中采取的形式可以是不同种类不同名称的奖学金和助学金。很多学习成绩很好的学生家庭经济环境一般或者较差一定数额的奖助学金对他们会极大的吸引他们。从教学环境来说七中比其它顶尖学校也许差点但差距并不是那么明显。
这两件事情理论上都可以提高学校的升学率但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校用什么来平衡这个支出呢?江之寒提出一个配套的商业开计划来支持。
江之寒告诉温校长他看一些美国的资料。受到一些启。在美国有两套中学教育系统私立中学和公立中学。平均来说私立中学的教学水平更高因为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软件的教师学生比例都远较公立中学优越。但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美国人没有财力送孩子进私立学校只能选择学费低很多的公立学校。美国的公立学校水平参差不齐最后导致了一个商业现象:好的公立学校附近的房屋比一个区域同等条件的其它房屋要贵很多比例可以从百分之二十到百分之一百。
分析起来个中缘由并不难理解。美国的小学和中学入学并不以成绩高低录取的而是划分地域录取的。住在某一个地区就有资格去分配给这个地区的学校。很多家庭不愿意或者没有能力花大钱送孩子去私校又害怕他们得不到好的教育所以都垂青于好的公校。久而久之在市场的力量驱使下校区质量成了决定房地产价格的一个重要因素甚至是最重要的因素。
江之寒分析说在国内有两个重要的因素不容忽视。第一中国人一向讲究望子成龙望女成凤所以在教育的投入比例上比西方国家应该不会低。第二温校长提?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