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侠》第3章


官南京吏部侍郎,与父亲李瓒同朝为官,人皆以为荣。官至户部尚书。李廷相字梦弼,明濮阳开州人。弘治进士。官南京户部尚书。好藏书,卒谥文敏。著有《南铨稿》
正文 武侠浅谈
最近拜读别人的武侠作品,我思考了很久、很多。以前我脑海中一些不大明晰的东西,现在我能够想得比较清楚,在这里我希望能跟我的各位读者分享。
梁羽生说“宁可无武,不可无侠”,但是在我看来,世间本无侠!江湖中更没有“侠”!
什么是侠?不以利益为目的、依靠自己的力量帮助被欺侮者的人或行为称之为“侠”!金庸说“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但为国为民者是完全发乎本心、不在意丝毫外在利益的吗?不见得!有人为国为民是为留芳青史之美名,有人为国为民是为子孙后代之福利,再怎么清正廉明的清官谏臣、再怎么保家卫国的名将悍帅也摆不脱这“名利”二字!因此我并不认为真的有人能够抛开自己的主观感受去“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地行侠仗义!更何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人都该为自己存身的世界做些什么,这些是我们的义务,难道我们做到了贡献社会就可以称之为“侠”了吗?当然远远不够!
什么是江湖?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但别忘了有人的地方就有利益,就有纷争!古龙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他清楚的看明白了这一点,因为只有利益才会让人“身不由己”!在这样的利益的江湖中存身,还想要出淤泥而不染,我不相信有人能够做到!
但我这么说并不是因为我反对侠义之道,相反地,正因为这世间缺少真正的“侠”,我们才应该弘扬“侠”文化,在文学的领域中创造出现实中所没有的“侠”精神,使之能够为社会的发展做出正确方向上的指引!
只不过写“侠”的人已经很多了,不缺我这一个,因此我的文字只写“武”,不写“侠”!我希望能通过我的文字写出贴近人性的江湖,写出不是侠者的“大侠”!
正文 倭寇史料
倭寇一般指13世纪至16世纪期间,以日本为基地,活跃于朝鲜半岛及中国大陆沿岸的海上入侵者。曾经被归于海盗之类,但实际上其抢掠对象并不是船只,而是陆上城市。其相对应的西方入侵者是维京人和海上民族。在倭寇最强盛之时,他们的活动范围曾远至东亚各地、甚至是内陆地区。倭寇的组成并非仅限于日本海盗,只是由于这批海盗最初都来自日本(当时称为倭国),所以被统称为“倭寇”。及至后期,由于日本国内政治形势转变,加上官府的管制,日本人出海抢掠船只的事件已经减少。取而代之的是来自中国和朝鲜的海商与海盗,他们依从着过去倭寇抢掠的方式继续为祸于东海,也被归于倭寇之列。
明代倭寇的活动,以嘉靖朝为界可大体分为两个时期。前期倭寇以日本人为主,目的是为了报复蒙朝联军的侵略和女真海盗的掳掠;后期倭寇基本上是中日混编队,起因为明朝的闭关锁国(海禁)政策。
前期是从元末、明初到正德年间,也是《沿海御倭》一卷的背景。元末,日本进入南北朝分裂时期,其内战中的败将残兵、海盗商人及破产农民流入海中,乘明初用兵之机,屡寇滨海州县。洪武时,海防整饬,尚未酿成大患。经永乐十七年(1419)六月的望海埚之战,明辽东总兵刘江率师全歼数千来犯之倭后,倭寇稍稍敛迹。正统以后,因明代海防逐渐空虚,倭寇侵扰时能得手,致倭患又起。这一时期的倭寇成员多为日本本土之人,除**裸侵扰外,还利用中日间存在的“勘合贸易”载运方物和武器。路遇官兵,则矫称入贡;乘其无备,则肆行杀掠。总的说来,嘉靖以前,倭寇侵扰只限于个别地区,时间亦短,尚未成为明朝东南地区的严重祸患。
明朝正德年间,亦是日本战国时代的起始期。1508年既是明武宗正德三年,亦是日本后柏原天皇永正五年;既是刘瑾大肆排除异己,真正做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一年,亦是足利义材勾结大内义兴,废掉刚刚过世的细川政元生前扶持的足利义澄的一年。
纷争不外乎利益,而大内义兴和细川政元所执掌的两个家族的根本利益争端在于——对明贸易……
除此之外,在这个年代,日本国土上还出现了一位威名赫赫的人物——北条早云(1432–1519)。他出身卑微,全凭自己的“本事”白手起家,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一时间的风云人物,下辖关东八州,开创了连续五代的霸业。这位草莽英雄胆大心细,精通谋略,工于心计,把握机遇,拉拉打打,惨淡经营,一时间成了远近闻名的“关东王”。如果把关东的群雄比作寒蝉,那么北条早云即是螳螂。这只螳螂几乎将关东的寒蝉全部吞下。而丰臣秀吉则可比作黄雀,最后将肥壮的螳螂变成了自己的盘中餐。如果没出现北条早云这个人物,今川义元和德川家康很可能被甲州的武田信玄打败,武田氏极可能将关东公方家(足利氏室町幕府势力)消灭。这样一来,就既不会有安土桃山时代,更不会有长达260年的德川幕府,日本的历史就要重写了。
北条早云,这位“大器晚成的稀代枭雄”,这位“后北条家”的创始人,这位有着浪人本性的战国大名,对于明朝东南沿海的巨大“蛋糕”又会有怎样的觊觎之心呢……
请见第五卷——《沿海御倭》
正文 倭寇命名
相信一些细心的读者一定已经发现了《沿海御倭》这一卷出场的这些倭人的名字是那么的熟悉,没错,他们正是从《灌篮高手》中穿越而来的海南、湘北、陵南篮球队!
之所以这样取名,一是由于我实在不怎么会给人物取名,连中文名字都常常头疼、需要改变身边同学的名字,更别提绕口又无趣的日文名字了!我总不能真弄出个“梅川内酷”来吧!二则是因为,《灌篮高手》是我最喜欢的两部动漫之一,其中满载着我少年的回忆,因此特意在此向其致敬!
北条三郎——湘北:樱木花道(先锋、第一高手)、赤木刚宪(大将、战场指挥)、木暮公延(掌管情报)、三井寿(干将)、宫城良田(侍从长)、流川枫(使臣、护卫长)
细川澄三郎——陵南:仙道彰(第一高手、刺客)、鱼住纯(护卫)、植草智之(战场指挥)、越野宏明(掌管情报)、池上亮二(使臣、护卫长)、福田吉兆(军师、大将)
大内义国——海南:清田信长(第一高手、刺客)、牧绅一(大将、战场指挥)、高砂一马(干将)、神宗一郎(护卫长)、宫益义范(使臣)、武藤正(侍从长、掌管情报)
结局:大内义国、大内信长以外国使节的身份前往京城朝见天子;细川澄三郎、细川彰蛰伏在福建沿岸伺机再起;余者尽殁
正文 武宗厚照
《明史》赞曰:明自正统以来,国势浸弱。毅皇手除逆瑾,躬御边寇,奋然欲以武功自雄。然耽乐嬉游,暱近群小,至自署官号,冠履之分荡然矣。犹幸用人之柄躬自操持,而秉钧诸臣补苴匡救,是以朝纲紊乱,而不底于危亡。假使承孝宗之遗泽,制节谨度,有中主之操,则国泰而名完,岂至重后人之訾议哉!
——————————
明武宗朱厚照(公元1491 … 1521),在位16年(公元1506…1521)。武宗一生,贪杯、好色、尚兵、无赖,所行之事多荒谬不经,为世人所诟病;可武宗又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应州大败小王子。崇八虎,修豹房,有皇位不要,封自己为威武大将军(此期更名为朱寿),有皇宫不住,住自己修的镇国府。有人认为他荒淫暴戾、怪诞无耻,是少见的无道昏君。也有人认为他追求个性解放,是极具个性色彩的皇帝。死后葬于“康陵”,庙号“武宗”,谥号“武宗承天达道英肃睿哲昭德显功弘文思孝毅皇帝”。
——————————
明武宗朱厚照,这个名字对很多人来说是颇为熟悉的。此人在明朝诸多皇帝中的知名度恐怕只在朱元璋之下,即便与朱棣、朱由检相较也难分高下。一提起这个名字,或许很多人都会想到李凤姐、想到“游龙戏凤”这一典故,想到他的不堪与昏庸,而他在影视剧中的艺术形象也几乎没什么正面的。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个吊儿郎当的皇帝颇有其自己的优点和独到之处。他处事刚毅果断,弹指之间诛刘瑾,平安化王、宁王之叛乱,应州大败小王子部,精通佛学,会梵文,还能礼贤下士,亲自到大臣家中探望病情,?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