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侠》第86章


在河边草地上为仇昌疗伤的李纯钧亲眼看着这一幕幕发生,本以为此事只有两个结局——上官云姬没被追上或被张玮手刃,却实在没想到已经被杀败到仅剩百人的上官云姬一众还能逃回南岸!
身后的仇昌尚未痊愈,自己的真气耗掉了一半,李纯钧如今只能狠下心来见一个杀一个了,即便如此,李纯钧心中仍担心自己会被这一百来人生生耗死。
李纯钧手起戟落,残忍地收割着一个个疲惫不堪的女卫的性命,才杀了十几个,却突然发现身边竟无一人靠近。这时惊魂甫定的李纯钧才发现,自己的对手竟然总共只有二十余人!
李纯钧心中惊疑,正欲开口询问,却猛然发觉一股强大的真气扑面而来。
“砰!”
李纯钧左手挥拳挡住了迎面而来的一掌,右手抬戟直刺来人胸膛。来人步子一转,身子明明往李纯钧的左侧扭,人却飘至李纯钧的右后方,轻而易举的躲过了李纯钧的天罡戟。
李纯钧心头大骇不敢迟疑,向前就地一滚,回手掷出天罡戟以阻碍来人的追击。这时候半蹲在地的李纯钧才在月光的映衬下看清楚来人的模样——一个服饰华贵的佳公子——来人正是周伯通。
“阁下何人?我观阁下服饰并非毒龙教中人,既如此,阁下何必趟这趟浑水?!”
“哼,擅杀弱女之辈不配与我交谈!”说罢,周伯通并不给李纯钧解释的机会,一闪身子又来至李纯钧身遭,双掌翻飞疾攻李纯钧上三路要害,脚下生风绕着李纯钧周身而行,如灵狐般迅捷无伦、如硕鼠般闪躲非常,还在出掌攻击的间隙不时地夹杂着刚猛指法的袭击。
李纯钧原想解释,可是见对方招招凶狠、猛攻自己要害,也不禁心下恼怒,嘴上虽没什么怪话,拳脚上却不再留情,左手握拳以“君子怀刑”的刚猛拳术以攻代守,右手推掌以一套原理类似太极拳的“欲速不达”掌法缓解对方掌法上的攻势。
李纯钧一面守御,一面细细思量:“此人内力稍逊于我全盛之时,但单凭这身诡谲而不失法度的轻功和刚柔同源、变化万千的外门掌法,也称得上是当今江湖的一等俊彦了,若在平时我还能靠高出他的内力立于不败之地,可现在……照这样下去,最先支持不住的一定是我!怎么办?怎么办?……破掌法?不行,太难了!这套掌法阴阳相合、五行互转,似乎有着‘河洛八卦掌’的影子,却着实高明得多,同样空手对阵非‘五绝拳法’不能破!……破轻功?轻功……不对,他刚才向我奔来时的轻功并不高明,他现在所用的不是轻功,而是步法!……若是果真如此,那就好办了!”
李纯钧想到此处不再犹豫,立刻将本门所练武功中最为熟练的“君子可欺”施展出来。
——————————
江湖上习武之人所谓的下身功夫无非是轻功、桩功、腿法、步法这四种。
轻功有的能飞檐走壁、高来高往,有的能迅捷疾奔、人过无痕,但都是江湖客走南闯北的一大助力,也常常是危险关头保命的最大法宝,因此江湖上有着“不练轻功不出门”的说法。
练内家功夫的人多擅长桩功,双腿一旦扎根在地,任你风吹雨打、人推马拉皆不动摇,因此这桩功是内家高手发挥十成实力的保障,也是练千斤坠和铁布衫等武学的基础。
腿法自不必说,腿法练至高绝,一腿横扫堪比百棍齐出,江湖上靠腿法成名的高手不在少数。
常言道“百练不如一走”,讲的便是步法的重要性,没有奇妙的步法相搭配,再好的外家拳招也是“死”的。“一圆太极步”、“两仪阴阳步”、“三才交替步”、“四象循环步”、“五行梅花步”、“六方错合步”、“七星斗移步”、“八卦走圈步”、“九宫飞行步”是江湖中最常见的步法,而江湖中最负盛名的步法则要属洛邑周家的“归藏步”了。
虽然这四种功夫同属下身功夫,且都依靠腿脚施展,但江湖上很少有能将多种合而为一的武功。当今武林,除了天纵奇才的“双枪快腿小白龙”司马英杰创出的一套融轻功、腿法、步法为一体的名为“归乡”的武学外,大概只有朝圣殿中传承百年的“君子可欺”能做到这一点了
正文 第五十四章 四渡赤水(十五)
《论语?雍也》:宰我问曰:“仁者虽告之曰井有仁焉,其从之也?”子曰:“何为其然也?君子可逝也,不可陷也;可欺也,不可罔也。”
《孟子?万章上》: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子产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则洋洋焉;攸然而逝。”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以其方,难罔以非其道。
——————————
“君子可欺”是一门轻功,也是一种步法。有武德的君子与人比武切磋不会在人背后下手,而这门功夫的最大特点就是能在敌人不经意间“溜”到敌人身后,之后根据敌人的身法和吐纳调整自身的状态,使自己和敌人达到同一步调、做到像尾巴一样如影随形,便能随时随地的在敌人背后对其下手了。此门功法虽然违背儒家君子之道,却深得朝圣殿历代弟子们的喜爱,李纯钧更是将其习练过成千上万遍,熟得不能再熟了。
李纯钧拼着左臂挨了周伯通一掌,右手施展出“君子无所争”的手法如蟒蛇一般缠上了周伯通的左臂,使其身形不得不滞留在原地。周伯通趁机复一掌打向李纯钧胸膛,谁知李纯钧忽然松开了周伯通的左臂,双脚蹬地,身体倒飞出去,周伯通飞身一掌追着拍向李纯钧的前胸,李纯钧甫一落地便向一旁闪开,待周伯通落地转身来袭,却已不见了李纯钧的身影。
“呼——呼——”周伯通耳畔响起轻功运转时带起的风声,周伯通连忙环身四顾,却始终不见李纯钧踪影。
“在身后……”一旁观战的上官云姬捂着小腹、尽力的扯着嗓子叫道。
不等上官云姬提醒,周伯通已经一身冷汗地觉察到了李纯钧的位置——李纯钧已经向他出招了!
“乐以忘忧!”李纯钧大喝一声,状若疯癫的手舞足蹈着,只一瞬间,周伯通便身中四拳,待得周伯通向左侧翻滚躲开时,已经吃了李纯钧足足十拳。
“乐以忘忧”即便不是江湖中最快的拳法,也与最快的拳法相差无几,却有个很大的弱点就是所出的每一拳的力度不够,再加上李纯钧体内真气只余下四成,故而周伯通虽被打得吐血,却并无内伤,但那满嘴鲜血的模样着实狼狈。
听到“乐以忘忧”四个字,周伯通已明悟了李纯钧的出身,自然也就知道李纯钧施展的是何轻功。“君子可欺”实在是盛名已久,周伯通再不攻击,只顾着不停地搅动身形、四处奔跑,试图甩掉身后的尾巴。
以二人修为间的微末差距,外加李纯钧真气不足的状况,换个与周伯通修为相仿的人来,甩掉李纯钧并非难事。可惜周伯通的轻功实在与他的高手身份不相称,再加上李纯钧练成了《和而不同》的第一重,能放大师门任意武学的威力,因此周伯通无奈的发现自己再怎么跑也甩不掉一心要当尾巴的李纯钧。
就在二人跑的大汗淋漓,周伯通几乎准备认栽之际,变故再次发生——
“李纯钧你住手,否则休怪我刀下无情!”发鬓杂乱、容颜憔悴的上官云姬一边将刀架在刚被她点穴的仇昌身上,一边像一只女鬼一样凄厉的喊道。
一直沉浸于追逐周伯通的李纯钧突然惊醒,他全神贯注下竟然忽略了重伤中毫无自保能力的仇昌。李纯钧不敢有丝毫怠慢,当即向后一跃,落在了周伯通的拳脚范围之外,回眸冷冷的瞪着上官云姬。终于得到解脱的周伯通也顾不上喘息,亦是冰冷的望向上官云姬。
“上官教主(妖女),你身为江湖九大势力之一的当家人(主宰者),怎能如此不顾信义(不知羞耻)?!”周伯通和李纯钧异口同声的怒吼道。
“我不知羞耻?那又怎样!我连性命都顾不得了,要羞耻何用!”满目羞愤和哀怨之色的上官云姬十分平静的说道,就像在陈述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周伯通读懂了她的眼神。稍稍平复了愤怒的心情,略带感激和歉意的说道:“上官教主的好意我心领了!可是,孟子曰‘万钟则不辨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我谓之‘得救则不辨礼义而受之,得救于我何加焉?’。大丈夫有所为、有所不为,挟持威逼弱小以保全性命,某不愿为之!还请上官教主放了这位重伤的仁兄吧!”
李纯钧听闻此言,不禁侧目。他原以为不分青红皂白的襄助上官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