榈鞯模蔽曳矫婢蛭侄舴蚝佣园肚慷墒辈拍艿酱铩?br /> 方面军把主力放在莫斯科至列宁格勒公路和铁路方向上。这一方向的优点是道路良好,并且直接指向列宁格勒。大本营让我们选择这个方向是对的。但同时我也了解到,敌人在这一方向上的工事比别的方向强。敌人在这里修筑了永备火力点,并且配置了大部分炮兵。沃尔霍夫河及其附近宽大和开阔的洼地虽已结冰,但没有对敌人火力压制的条件下是难以通过的。而我们的炮兵和航空兵的力量是不足的。
方面军首长考虑到了在该方向进攻是难以取胜的。因此想把主力转移到第2 突击集团军的行动地段,以便迂回敌强固的筑垒阵地,向柳班实施突击。但是,我们打算从第59集团军中抽调两个步兵去加强第2 突击集团军的想法也没有得到大本营的批准。直到进攻过程中,当发现不能在预定方向上突破敌人的防御时,大本营才同意把主力转移到第2 突击集团军的行动地域。然而却未能收到应有的效果。由于首次突击丧失了时机,已很难造成对敌的决到性优势。还应指出的是,我们的所有四个集团军都成一线配置在宽达一百五十公里的正面上。况且,主力从一开始就应集中在主要突击地段上。
读者也许会认为笔者没有完全清楚地表达出自己的想法。但一切就是如此。在我们祖国危难的时刻,我们大家都想尽快地扭转对敌斗争的形势,不论心情多么沉重,还是要承认,我们犯了错误,有些人,其中包括笔者,在那些日子里,有时没有坚持去说服上级首长必须采取这样或那样的措施。但我们坚信胜利,坚信苏维埃国家的伟大而正义的事业必定胜利。对胜利的信念促使我们去行动,去战斗,给我们增添了新的力量,激励我们去建立功勋。苏联人为战胜人类的公敌一法西斯主义而勇敢地战斗和献身。那些用自己的生命为后代铺路的人们将永垂不朽!
1 月中旬,总的力量对比如果不算坦克,则对我方有利:在人数上,是敌人的1。5 倍,火炮和迫击炮是敌人的1。6 倍,飞机是1。5 倍。表面看来,这个比例是对我方有利的。但假如算上我军武器弹药和各种物资供应不足,以及部队缺乏训练和技术保障差,那么。我们的“优势”就又当别论了。由于炮弹不足,炮兵对敌形式上的优势化为乌有。沉寂无声的火炮何用之有?坦克的数量远不能保障护送和支援第一梯队步兵。第2 突击集团军和第52集团军在发起进攻时根本没有坦克。我们飞机的数量也比敌人的少,而且多数为旧式歼击机和ПO —2 式轻型夜航轰炸机。
我军的技术装备也不如敌人。德军的兵团和部队的自动炮、汽车、构筑防御工事的机械化装备比我军多。通信和信号器材的保障也比我们好,方面军的各集团军是单一的步兵。军队的移动完全是徒步。炮兵靠骡马牵引。辎重大多用骡马驮载。结果,军队的移动是十分缓慢的。
不仅如此,当时某些军事领导人还认为,在森林沼泽地,加之积雪很厚,技术装备未必能广泛使用。当我向大本营申请坦克和汽车时,还听到这种说法,说这些技术兵器很快就会成为包袱,会白白地陷入森林和沼泽中。有一段时间我们根本得不到飞机。初级经验说明,上述论调是错误的。我们的步兵由于得不到坦克和航空兵的支援,不得不用刺刀和手榴弹去突破敌防御,结果损失惨重在步兵得到坦克和航空兵支援的地段,损失就少些,而战果就大些。当然,森林沼泽地和厚厚的积雪给技术兵器的使用造成了很大困难,但困难被克服了,并且得到了超额的补偿。
我不止一次地研究了强渡沃尔霍夫河战役,反复查阅了过去的情报、资料和指令,进行了回忆和思考。从今天的角度来看,我们在战争年代的缺点和错误是十分清楚的。应当指出的是,例如新到的59集团军和第2 突击集团军的部队是短期内组建起来的,没有受过充分的训练。这些部队被派到前线时,在战术动作和武器的使用方面都没有牢固的经验。此外,有些部队和分队是由草原地区的居民组成的,许多人第一次进入森林。集团军司令员们抱怨不休,我也亲眼看见,那些在家乡过惯了的战士们甚至指挥员们在开阔地、森林和沼泽地行动时手足失措。人们害怕迷路,互相手拉着手,搞乱了队形,他们挤在一起,正好成了敌炮兵和航空兵实施突击的好目标。
滑雪营对地形的反映要好得多。可惜的是,他们的滑雪技能不好。我不止一次地看见,许多滑雪手宁愿拖着滑雪板步行。
我们的后勤部门对这些营的保障工作也不好。着装不便行动:短皮袄、棉裤和毡靴妨碍行动,在雪地很快就潮湿,以致人们不能长时间地呆在居民地外。结果,滑雪营的行动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我对这些分队大体上并不失望,不过后来我经常是先检查他们的训练情况,然后才允许他们投入战斗。
新组建的各集团军的司令部也不行。它们和部队一样,没来得及进行必要的训练。甚至没有编成小组,而这是司令部工作的重要因素。各兵团司令部的将官和军官们还没有很好地掌握自己的本职工作。各集团军的通信器材也不足,各专业分队的人员不懂通信技术,不得不在战斗过程中教会他们。
有些指挥员也没选好。例如第2 突击集团军司令员Г·Г·索科洛夫中将,他来集团军前是副内务人民委员。他工作热心,随便许愿,实际上一事无成。看得出来,他在战斗情况下是按照老掉牙的概念和教条来决定问题的。不妨摘一段他在1941年11月19日下达的第14号命令:
“1。我禁止像秋天的苍蝇那样爬行,并命令今后全军行进时,要一步一俄尺,就这样走。炔步时一步一俄尺半,要加劲走。
2。就餐不要定时。战斗间隙吃午饭,行军时停止吃早饭。在战争中就餐顺序如下:早饭一在拂晓前摸黑吃,午饭一在晚上摸黑吃。白天能有块面包或糖茶度日就不错了,要是没有也没关系,反正白天不特别长。
3。全体人员一不论首长和列兵,不论年纪大的和年轻的都要记住,连以上的纵队不得在白天行军,总之在战争中只能夜间行军,夜间可以敞开行军。
4。不要怕冷,梁赞的娘们儿不打扮,男子汉不畏严寒。耳朵和手要用雪揉搓!“
瞧,哪点不像苏沃罗夫?不过要知道,苏沃罗夫除了下达明确的、激动战士心灵的命令外,还关心部队。他要求大家穿好、吃饱和装备齐全,在准备战斗时,他考虑周全,不放过小事。他亲自勘察地形和敌工事前的接近地。而索科洛夫却认为,一切事情都要写成严厉的文书,并仅限于以命令的方式下达。
进攻开始前,在第2 突击集团军指挥所召开的方面军军事委员会的会议上,各兵团的指挥员们对这位集团军司令员有一肚子意见,在这次会议上弄清了,原来索科洛夫将军根本不了解情况,不了解他的集团军所属各兵团在什么位置和干什么,他对现代战斗和战役一窃不通,死抱着老的方法指挥部队。要是这些方法不顶用,他就撒手不管了。因此,理所当然地,集团军对进攻的准备工作不可饶恕地拖延下来了。显然,索科洛夫将军领导一个集团军是不称职的。虽然更换领导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进攻前夕,但我们还是大胆地向最统帅部大本营请求更换第2 突击集团军司令员。大本营批准了我们的请求。几天后,索科洛夫被召回莫斯科。接替他的是前第52集团军司令员H ·K ·克雷科夫中将,而第52集团军则由B ·Ф·雅科夫列夫中将指挥。
还要提一下,后方机关的工作不力,以致军队的供应十分困难。虽说物资技术器材的前送工作很快有了改善,军队不再感到粮袜奇缺,但却没有储备。第一梯队师的弹药不超过一个基数。要是再考虑到进攻必须在冬季,在没有道路的情况下,在森林和沼泽地,在完全有利于防御一方而不利于进攻一方的地形上进行,那就会充分了解,沃尔霍夫方面军所承担的任务有多么艰巨。由于方面军首长无法采取战术手段实施进攻,这项任务就更加艰巨了。搞突然袭击根本不可能,因为敌人对我们的进攻准备了如指掌。广泛实施机动也办不到,因为没有道路,加之地形难以通行,使军队只能在一定的方向上行动。
方面军首长十分清楚即将发起的进攻的困难。我们不反对再推迟一下战?
小说推荐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 崔可夫元帅战争回忆录 译者的话 战后,他先后任苏军驻德军队集群副司令、第一副总司令、总司令,并兼任苏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和对德管制委员会主席。1953年任基辅军区司令。1960年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1961年兼苏联民防司令。1972年任苏联国防部总监。从1952年起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1961年
- 最新章:第164章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 巴格拉米扬元帅战争回忆录 致读者 在人的记忆中,遗憾的是会遇到许许多多敌人,它们虽然缓慢但又确确实实在消磨人的记忆。无情的时间就是这样的敌人之一,它使人们把往日生活中许多有趣味、有教益的事一点一点地抛在脑后。有时,新的事件和新的印象会不知不觉地迫使我们按另一种方式去思索经历过的事情,于是,在久已流逝
- 最新章:第108章
- 朝鲜战争--李奇微回忆录
- 朝鲜战争标志着“美洲堡垒”时代在美国的终结,同时也标志着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这个新时代,美国再也不能仅仅通过避免与外界发生纷争来求得和平了。当战争在朝鲜爆发时,我们在预警时间甚至还不到一周的情况下便被迫仓卒参战,卷入到一场远在地球另一边、我国人民既不理解又感觉不到的斗争中去了。这在我国历史上尚属首次
- 最新章:-李奇微回忆录-第56章
- 回忆录之青梅竹马
- 书名:回忆录之青梅竹马作者:流陌、一我认识何磊的时候还是幼儿园。何磊比我小两个月,不过却比我晚一年进幼儿园。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觉得何磊特别亲切,他来的第一天我就不停的抓着他玩儿。我三岁就进了幼儿园,因为在家里太调皮,妈妈工作有调动没时间管我,就把我送到了幼儿园。何磊来之前我一直是幼儿园的老大,虽然我是
- 最新章:第8章
- 战争与回忆
- 作品:战争与回忆 作者[美 赫尔曼·沃克 Herman Wouk 王圣珊 陈良廷 等译 内容简介《战争风云(1939-1941》及姐妹篇《战争与回忆(1941-1945,是现代文学史上全景式展现第二次世界大战真实进程的规程最大的作品。正如作者所言“是在尽很大的努力给一次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描绘一幅真实的
- 最新章:第320章
- 二战回忆录
- 作者[英]丘吉尔第一卷序 风云紧急 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 有一天,罗斯福总统对丘吉尔谈起,应该给第二次世界大战起个名称,丘吉尔应声便说·不·需·要·的·战·争(The Unnecessary War)他认为“战争主要是人们行事失策的记录,要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战胜国的决策者们处置不
- 最新章:第1055章
- 一九八四,我的战争回忆
- 作者:寂寞苍狼昨夜无眠,至晨五时,终于写完了《一九八四,我的战争记忆》第二章的第一第二部分,晚上再努力一下明天应该能搞完了。其实,说实在的,我也不知道写这些东西除了给自已一点心里安慰以外,于大家还会有多少帮助;我们这一代人与其说是八十年代最可爱的人,还不如象一些大学生形容的“八十年代最奇怪的人”来的
- 最新章:第32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一卷 风云紧急
- 作者〔英〕温斯顿·丘吉尔吴万沈 译风云紧急目 录中译本序志谢序言一序言二本卷的主题英语民族如何由于他们的不明智、麻痹大意和好心肠而听任恶人重新武装。第一卷 序 风云紧急上部 从战争到战争(1919—1939年)第01章 胜利者的蠢事 第02章 和平的鼎盛时期第03章 潜伏的危险 第04章 阿道夫·希
- 最新章:第167章
- 第二次世界大战回忆录 第六卷 胜利与悲剧
- 吴万沈 译胜利与悲剧目 录志谢序言上部 胜利的浪潮(1944年6月—12月底)第01章 D日第02章 从诺曼底到巴黎第03章 无人驾驶武器的轰炸第04章 向法国南部进攻?第05章 巴尔干的动乱,俄国人的胜利第06章 意大利与里维埃拉的登陆第07章 罗马、希腊问题第08章 亚历山大的夏季攻势第09章
- 最新章:第159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