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大民国(狂人阿Q)》第85章


苏方果然列出大批的单子,确实还是有不少中方这里是无法满足要求的,比如汽车,飞机等,自己的技术还不成熟呢,怎么可能出口苏联。
但是这难不倒赵书礼,他早有打算。还记得他年前去美国吗,不是跟大批的机床厂等各类美国公司签订了投资协议吗,可是不久后的美国经济危机了。在危机前,这些企业憧憬着中国庞大的市场和赵书礼大批包销订单的诱惑,纷纷给相关的工厂下订单采购机器,要到中国设厂。更是有心急的,已经先一步到达塞北,购买办厂的地皮,并且开始进行土木作业。结果到了地方发现这里的条件让他们相当意外,基础设施、交通设施等等都还算不错,政策法规也算是完善,尤其那条,如果本地找不到相关的法规来处理出现的纠纷的话,可以引用英法美日德等发达国家的法律,但是必须经过十个以上的法官联名赞成,并经过最高大法官的同意才能生效,判例一旦生效,那么将具有法律效应,今后出现同类纠纷都按此办理。这条法规的出现,相当于让这里拥有了世界上其他国家经过几十数百年完善的法律条款和条文,并且要十名法官联名和最高大法官的同意这条规定也保证了某一个法官的失误还兼顾了中国文化,相当实用。
虽然满意,但是这些热情的投资者很快就遇到了麻烦,原因吗就是经济危机的爆发了,这些投资者中少有实力强大的龙头企业,因此资金问题就格外突出了。很快他们发现,他们无法为他们采购设备的订单支付款项了,并且自己在美国的企业也已经陷入了严重的财政困难中。于是大部分的企业放弃了在中国投资的计划,但是当初可是签订了协议的,放弃意味着违约,意味着要给赵书礼缴纳一笔不菲的赔偿。
于是纷纷来恳请赵书礼放他们一马,对此赵书礼倒是没有为难他们,因为一切都在他的预料中。他大方的表示,他体谅他们的难处,经济危机是突发事件,大家都不想的吗。但是他给这些企业提了两个要求:第一让他们跟他们当初下订单的上游设备厂联系,把他们下的没有生产完的订单继续生产,上游设备企业也不好受,他们也受到了经济危机的严重影响,此时又被人半路放弃订单这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于是当然同意继续订单的生产了,但是同时这些工厂要求上游设备厂降低费用,按照几乎是成本价格给他们生产,最后经过短时间协调后,上游企业同意了微薄的利润来提供设备,毕竟要是不同意,对方放弃订单,那么他们生产的半成品就只能当废品卖掉,损失更大;第二个要求是,这些工厂必须派遣相关的技术人员到中国去,帮助这些新建立的厂子顺利投产,这个要求这些工厂也同意了,因为行情原因,他们的许多技术人员都要裁撤的,把他们派到中国去总好过让他们失业啊,于是他们提了个要求,由赵书礼支付这些人的工资得到同意后,他们派出了大批的技术工程师来到了塞北。
这批设备不停地从美国运到塞北地区,但是他们到天津港后,英国人却切断了平绥路,但是这一切难不倒赵书礼,从日本人控制的满洲铁路或者苏联人的西伯利亚铁路都可以运输这些机器设备到库伦,在从库伦经库张铁路到塞北,完全不是问题。
唯一的问题就是,这些设备采购来后,谁来使用他。
全都给国营工厂的话,老实说这些工厂一时还真拿不下来,因为不管是技术人员还是管理人员储备都达不到接受这些设备,让自己工厂的规模立刻扩大十倍的程度。
于是赵书礼才想到了民营工厂,虽然这些工厂的技术工人可能水平差点,但是内有美国的大量技术工程师手把手的教授,外有苏联挥舞着黄金的大批订单刺激。赵书礼相信经过一阵培训后,他们就能利用这次为苏联人制造机器设备,蜕变成高级技术人员。
所以这才出现了,赵书礼将三千家工厂编成工业集团军的事件。
工业集团军编成后,很快大批量的美国工厂最新式的机器设备就运抵包头,开始在他们的旧工厂中暂时装配起来,以最快的速度进入生产阶段。这相当于一场工业生产的大会战,仅此一项把这数千家工厂称作工业集团军就名副其实,他们就是塞北工业界的士兵。
而这时候赵书礼给苏联人发了一个邀请,邀请他们来参观塞北的机器制造业,让他们明白塞北是有能力,起码有能力拿下他们三成的订单的。
正文 七十九节 四年建设大纲
苏联人正苦恼于机器设备问题,突然接到了赵书礼的邀请,效率很高,很速度的就派来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代表团。团长是乌斯马诺夫,此人是一个中国通,他多次到中国,而且当年陪同冯玉祥从苏联回国,在西北各省待了好几年,是一个有名的中国通。
跟随乌斯马诺夫前来的还有几个赵书礼的熟人,在美国遇到的苏联代表团团长,拉里扬诺夫和他曾经到苏联时候那个跟自己讨论社会科学相谈甚欢的搞斯基以及曾经在蒙古跟赵书礼谈判过的伊利亚科夫,每个人带有一个‘夫’字,但是赵书礼知道这些人的‘夫’字可不是匹夫的夫,而是丈夫的夫。
因为这里每一个人都不简单,乌斯马诺夫就不用说了,整治经济都精通,尤其熟悉中国国情,二搞斯基是一个社会学理论家,说出的话蛊惑力很强,伊利亚科夫更是专业的外交官,谈判的时候绝对不吃亏。除了这三个人外,他们还派来了不专业技术人员,这样在技术上,他们也能够把握了。
“乌斯马诺夫先生,您觉得如何啊?”
在带着苏联代表团参观了一遍包头的上千家工厂后,陪同的暂代孔韧为工业部长的姜奎对乌斯马诺夫道。
乌斯马诺夫点头称赞:“你们工人的精神,跟我们苏联工人一样,充满了建设祖国的热情。而且我很佩服你们的领导人,此次等于借助我国的工业化,大大提升你们的工业制造水平,不过我总有种我国被挟制的感觉。”
听到乌斯马诺夫的抱怨,姜奎笑道:“乌斯马诺夫先生严重了,这怎么是挟制呢,我们采购设备,生产你们需要的机器,这可是双赢啊。对贵国,对我们塞北都是有莫大好处的。”
乌斯马诺夫点头,但是神情依然不是很甘心,其实他说的是对的,赵书礼就是在挟制他们,可是他们有什么办法呢。在美国被狙击后,他们以为这是美国整府有意主导,他们倔强的史太林书记,决定不再派人去美国丢人现眼了。现在能给他们提供机器设备,且不用看脸色,甚至是对他们非常热情,给足面子的也就只有塞北整府了。
“我想我们可以扩大合作,我们的技术专家经过评价,你们的机器都是很新式的机器,又有大批美国技术工程师指导生产,质量应该也是有保证的。但是我要提几个要求——”
“请请讲吧!”
“第一,我希望贵国在提供设备的同时,可以让我们的工人到你们的工厂中实习,参与你们的生产过程,这样方便他们回去后掌握设备。第二,我们要求你们帮我们建一个汽车厂。”
姜奎皱了皱眉头,然后道:“关于第一条,我想是没有什么问题的,我们司令应该不会拒绝。可是汽车厂吗,这个就不太容易了,我们上次去美国跟美国的福特等几个工厂谈判过,我们也没能从他们哪里引进汽车生产线。所以第二条有点困难,不过如果我们将来成功的引进了汽车厂,我想帮助苏联人建立同样的工厂,不但是我们乐意的,而且也是我们协议中的义务。”
乌斯马诺夫点头道:“姜先生,您很诚恳,我非常乐意跟你合作。我想我们现在就可以签约了,苏联向贵方采购一百个工厂的设备,总价值五十亿美元,按照我们跟你们赵司令先前达成的意向,其中20亿美元将采用黄金白银或者美元英镑这些国际货币来支付,而另外30亿美元则用我们的矿产来支付!”
这个用矿产支付的条件确实是他们来第一天赵书礼就答应的,这也是为什么他们愿意采购塞北设备的一个原因,在这个金融危机肆虐的时候,德国人只接受黄金和美元英镑等国际货币。而苏联人的外汇储备,恐怕还不如德国人呢,哪里有闲钱给他们呢。
苏联人跟徐新六代表的塞北各整府签订了协议后,塞北整府很快宣布了一个规模庞大的四年建设大纲。
大纲宣布,在四年内,由整府主导各国营私营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