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道系林妹妹》第115章


至于那些闻风而来,或者错过了登记时机的人,只能和许多人一处,挤在折柳滩外围,就着柳树枯枝败叶和满脚泥泞,人挤人、人挨人,听一个内中叫好与唱名,旁的什么也看不见。
就这般,还是聚拢了许许多多围观之人。
只因,他们都在赌场就此番大比胜败下了赌注,更有干脆自个儿开盘口、组了赌局的。
比起远远在折柳滩围观的人,一层观众虽是报名入场的,到底人员众多,良莠不齐,容易生变,故也只能远远坐在外围,由围栏和兵丁阻隔,视野不佳。莫说女子形貌,若是吵闹些,便连琴曲歌声也听不分明。
二层往上的雅间,才雅致安静许多,却是给各位应试女子家眷、亲友准备的。
雅舍从不分贵贱,此处却真了有高低不同。朝廷亲贵、高官大员不仅独房雅座,还有清茶香茗伺候。
不过,黛玉也坏心眼,楼上雅座却要分人收费。
有人片文不取,有人百金方入。
从楼上雅间望去,方可看清台上举动,只是距离仍远,也是雾里看花。
只有黛玉,守着正中宝座,还有远镜助阵,不说纤毫毕现,反正能看清各人的字迹。
除了湘云抱恙不能来,黛玉和应妙阳、迎春、惜春并霍琼等人一处坐了,茶果点心吃着,边看比试。
说起这最终决赛,赛制也颇为有趣,用的是民间舞狮子登高采青的法门,一局定胜负。
在内舍大比现场当间设有一座十层高台,高台层级而上,一层比一层窄小。至最上一层便只能容一人立足。
恰是舞狮时采青的竹楼一般。
而晋升登台的办法却只有答题。总共十道试题,应上十层高台。
最开始,十名获胜者皆站在高台第一层,同答第一轮的题目。
答赢一题,便登上一层楼;反之,答输了一题,便只能黯然离场,下得台去。下台即为落败,淘汰。
每一轮题目皆需决出一名“落台者”,余下之人,接着答题攀登。
“咚咚咚!”锣鼓连响,预示着决赛正正式开始。
不仅台上十名应试者,便是台下、四围的看客观众们也都十分紧张。
众人眼望者,只见一名穿着粉色半臂配鹅黄襦裙的小丫鬟高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布包上来,当着众人都面,扯开布包袋口,示意众人往里瞧。
原来里面挤挤挨挨放了许多细小锦囊。
那小丫鬟又拿着布包依次走到十名应试者面前,让她们验看无误后,方走到站在左首第一人位置的“蜀中仙”处,示意她从布包里面选出一个锦囊来。
第一名才女蜀中仙便是京兆尹的女儿,因她独爱太白诗词,祖籍又是蜀中人,故有此号。
蜀中仙依言行事,探手进去,抓阄一般,选出了一个锦囊,打开一看,里面写的竟是第一轮笔试的试题。
总共十轮比试的试题,均是这般依次由应试者亲自抓阄选出,再当众一一拆开。如此,便防了泄题与作弊。
更妙的是,这些试题还都是黛玉从各地请来的。
既有后宫娘娘们的主意,也有朝廷大员的心思,还有市井生斗小民的关切……题目稀奇古怪,五花八门。
联句对诗,所限韵脚、所定合辙,便是黛玉乍见,也颇为头疼。
而十位应试者不仅需要依着试题要求,依次进行作答。还有时间限制。作答时辰以试台香案上的铜壶滴漏为准。
漏尽无答者,便是淘汰,余下人自然晋升。
诸般设计,可谓环环相扣,别开生面。
而这第一位才女,首次抽到的便是猜字谜。
所谓猜字谜者,便是比试机智,看谁反应机变。
试题一出,便又有一位小小童子上台,手捧好大一个签筒,挨个走到各位才女面前,再由她们自个亲自选题。
选中试题竹签后,却不能立时揭开遮住谜面的红纸。
自有小童将签号分别唱出,外间,观众席前,有人挑起好大一幢风帆。其上,将十道谜题都挂了出来,让一众旁观者也能参与,一道答题。
待外间风帆挂好后,一声锣响,两边小厮同时按签号顺序先扯下第一号竹签上遮住谜面的红纸。
十位才女同时听小厮唱题,并看题面。头一个答出来的人,便胜出。余下九人,再接着比试下一道字谜。如此,每一回合都只取第一个答出字谜者为胜。待九题出完,唯一留下的那个人便是第一轮字谜之试的落台者。
同时,为防久赛不止,每回合猜字谜还都有铜壶滴漏计时。限定时间内,若无一人答出此题,则试题作废,重新再抽。
规则叙完,单表头张红纸甫一揭开,内外皆静。
众人都屏息凝神去听那童子所唱谜面并聚精会神去看那试题,人人都在心中暗暗思量。
黛玉居高远望,身边更是有全套签筒试题的单子,甫一听见签号,便知试题为何。黛玉也不等外间十人,只是挨个把谜面看过去。
却是看一张竹签,立时便答出一道字谜。
迎春就只答出了三道与日常器物有关的字谜。至于那用史典故相关的,到了,也没猜出。
惜春倒是飞快答出了佛经涉及的字谜,而风花雪月者全部落了败。
霍琼更甚,指着纨扇答成了芭蕉扇,直把黛玉笑歪在了榻上。
不提她们一群人戏耍,且说外间高台上比试的十人,可是分秒必争时候,各个神情严肃。
不过,好歹她们也是过五关斩六将,杀进决赛的人,小小字谜,还难不住人。
蜀中仙抽中的字谜是“器物”,打的便是东西。
东西不论常不常见,皆有其特色,字谜便是在它们那特色上下工夫。
果然,立时就有一人抓住了谜眼儿,最先答出“编钟”。
“咚!”一声鼓响,这位雅号“蓬莱客”的女子便先上了二层高台。
台下蓬莱客的拥趸们纷纷大声叫好,掀起了今日内舍大比的第一轮高潮。
其后,便是一一揭题,出题,答题。
孟十五、君子兰、潇湘妃子、三春客(却是探春别号)、蜀中仙等夺冠大热门,不出意料,纷纷胜出。
惜败的人却是一位性情温婉,平素不爱说话的女子。她却也不是没有急智,只是,智慧不过人,抢答亦不过人。
那女子含羞下台,却也得了众人鼓掌。
如此,九人同登上二层高台。
再由蜀中仙后下一位“岁时三友”抽出第二轮试题。
却是联句。
黛玉也没想到这岁时三友竟手气这般不好,紧跟着字谜又抽出了联句。要知联句比字谜更考验才华与急智,一点停顿也来不得。
且……黛玉想起永玙的提议,忍不住失笑。
为了增加比试的趣味性,当初商议出题的时候,永玙便提议,在才女们做联句之试的同时,以击鼓传花为号。鼓声落时,捧了花球在手的女子,需即刻连上三句,不然也是落台,淘汰。
当时,黛玉还觉永玙提议颇为有趣,现下想起来,黛玉只能为探春、宝钗掬一把同情泪。
待唱题官把补充规则说完,台下观众也是一齐声地惊叹。有那看热闹不嫌事大的人,便带头鼓掌叫起好来!
黛玉从窗格间望出去,看见对面不远处坐着的永玙。
果然,那人正望着她促狭地笑。
黛玉“恨恨”转过头去。
却说,二层台上一众才女们也是互望了望,相对苦笑。
只有钮云十分紧张,她口舌极不灵便,见着这般多人早紧张坏了。
前两日的比试,全是笔试,较量的都是笔下功夫。钮云做文,倚马可待不足以形容,自然不在话下。
可是,今日大比,钮云却没想到头两轮都得说话。
要不是,只要她一抬头,就能看见对面楼上晃动的两面上书“十五”的绣旗,她早跑下了台。
比试之前,惜春将钮云带到一旁,将一面绣着她名号的旗子拿出给她看,说道:“这旗子是我亲手绣的,比试之时,见旗如我。且我就在你正对面楼上坐着,不用害怕,万事有我。”
钮云感激点头,心里安定多了。却见惜春另一只手里还有一面旗子,指着问道:“如何却还有一面?”
惜春答道:“我见前两日比试时,你身边都有个人陪着,你唤他哥哥?”
钮云一听,原来是指九皇子。九皇子每回见她,都是避着人的,但是惜春还能发现,可见惜春之用心良苦。钮云心里越发暖了,点了点头。
惜春又道:“你把这面旗子交给你哥哥,让他也晃着,如此我们都在你身边。”
钮云却摇了摇头,表示拒绝。
惜春吃惊问她,“怎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