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四部曲》第597章


繁华绿丛中,又见鸿雁飞过惊起我的旧梦,往事心头涌繁华绿丛中,又见鸿雁飞过惊起我的旧梦,往事心头涌遥想当年旧情浓,相识无人懂,今日相聚,何年何月再相逢。
《兰花草》:我从山中来,带著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一日看三回,看得花时过,兰花却依然,苞也无一个。
转眼秋天到,移兰入暖房,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期待春花开,能将宿愿偿满庭花簇簇,添得许多香。
《老鸦》:我大清早起,站在人家屋角上哑哑的啼人家讨嫌我,说我不吉利;─我不能呢呢喃喃讨人家的欢喜!天寒风紧,无枝可栖。我整日里飞去飞回,整日里又寒又铮?br />
─我不能带著鞘儿,翁翁央央的替人家飞;不能叫人家繫在竹竿头,赚一把小米!
1947年,蒋中正想请胡适出任考试院长和国府委员,但胡适坚持不肯加入国民政府而力辞。(见《胡适之先生年谱长编初稿》)
1948年,蒋中正认為中华民国宪法為内阁制,实权在内阁,中华民国总统应為虚位,请公正人士较佳,所以想叫国民党支持无党籍的胡适出马竞选行宪后第一任总统,等胡适当上总统后再任命蒋中正為行政院阁揆,胡适也同意了,但后来因国民党中执会还是支持蒋选总统而变卦。
1948年,北平华北剿总司令傅作义,西去绥远和南走海上的道路都被堵死。是战是和?傅作义日夜思考,下不了决心。他认為胡适能够替他出主意,把胡适接到中南海怀仁堂密谈,胡送了八个字,「和比战难,坚持待变」。
1948年,朱家驊、傅斯年、俞大维、陈雪屏四个人在南京设法派飞机去接胡适南下,胡适本来还坚持不肯丢下北京大学不管,在南京方面的劝说下才勉强同意离开。傅作义派了部队护送胡适到南苑机场上了飞机。夜裡十时光景,到了南京明故宫机场。
1949年胡适应中华民国政府要求,从上海搭威尔逊轮前往美国当说客,為和平解决国共内战问题寻求美国政府的介入,但船抵旧金山,得知政府拒绝24项要求,解放军已渡江,此时局势已定,胡适在美处处碰壁,已无力可回天。
1949年,新任阁揆阎锡山发表胡适為外交部长,但胡适拒绝上任。
1950年主管亚太事务的美国助理国务卿迪安腊斯克约见胡适,试图说服胡适出面领导流亡海外及。。人士,以取代蒋中正的政权,不过胡适对此表示全无兴趣。
当时美国对蒋完全丧失信心,希望建立第三势力以对抗共之党扩张,因胡适无此兴趣而不了了之。
1952年胡适和蒋廷黻在纽约曾有意联合组织反对党以在臺湾推行民主政治,但在胡适返台与蒋中正讨论后,遭到蒋中正的反对,以致组党的事胎死腹中。
1957年,胡适当选。。最高研究机构中央研究院院长,并於隔年4月回到臺湾定居就任。自此,胡适多时往返臺、美两地。
期间因為经济关係,1958年他还将《胡适文选》及《四十自述》等所有著作,以买断方式(一说為廿年)卖与国内某家出版公司。
1958年后,大陆发起大规模清算胡适思想的运动,胡适响应说,「我觉得世界上二、三百年来有一种公开的趋向,朝科学民主这个方向上走,朝新的科学方法走。
那时候我朋友陈独秀在《新青年》上发表文章拥护『德』先生和『赛』先生,我表示过这样的话,把这个抽象名词人格化,把它看作人,最容易错误的,容易人格化。
容易人格化,也就容易偶像化,偶像化了,便会盲目崇拜。。当时我朋友陈独秀只认得两个名词,不知道科学是一个方法,民主是一种生活习惯,是一种生活方式。」
1959年金门构工部队,於旧金城东炸山採石,意外发现「皇明监国鲁王壙誌」八字及全文石碑后交由胡适博士研考。
1960年雷震与臺、港党外人士共同连署反对蒋中正违背中华民国宪法三连任总统,胡适為连署人之一。
胡适墓誌铭由知名学者毛子水撰文,金石名家王壮為先生书写,其内容為:「这是胡适先生的墓,。。这个為学术和文化的进步,為思想和言论的自由,為民族的尊荣,為人类的幸福而苦心焦思,敝精劳神以致身死的人,现在在这裡安息了!我们相信形骸终要化灭,陵谷也会变易,但现在墓中这位哲人所给予世界的光明,将永远存在。」RS
最快更新,请。
第一百零六章 哲学家不同于哲人;两种概念() 
胡适与陈独秀同为五四运动的轴心人物。第一位提倡白话文、新诗的学者,致力於推翻二千多年的文言文。
顾颉刚先生说,他学会这套「治学方法」,是看胡适的《水浒传考证》一文,看出来的。
三十年代,胡适独具慧眼,提拔、任命、帮助梁实秋完成了日后号称是梁实秋对文坛的「三大功绩」之一的「翻译莎士比亚全集」。
毛主席建立的第一个中国共产党党校「湖南自修大学」就是因为胡适的提议和倡导。他写给胡适的信中曾提到:「你的学生」。
学者宣道华认为毛主席在五四时期也受到胡适及杜威实用主义的影响,理论联系实际的毛主席思想观点与之颇有共通之处,胡适在《每周评论》还专文称赞主编的《湘江评论》最初几期的内容。
季羡林虽不是胡适的学生(他的老师是陈寅恪),但精通梵文、巴利文、吐火罗文的他在归国初期受到胡适提拔。
林语堂在其留学中,清政府取消对留学生资助,林语堂是靠着胡适的资助继续在国外读书的。等他回国从飞机场下来的时候,口袋里只有1毛钱。
鲁迅、陈西滢都指责胡适的提倡「整理国故」是开现代科学倒车的作法。连胡适专家周质平也认为:「胡适所提倡的『整理国故』,对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可以说并没有发生任何积极推动的作用,甚至於还把一批青年人引上了乾嘉考证的老路。」(见周质平─胡适丛论)
雷震。。为了宣扬民主自由而创办自由中国杂志,请胡适担任发行人。自由中国杂志曾经是蒋中正施行**、箝制言论自由的威权统治下唯一的民主思想重镇,但后来也因批评蒋中正与国民党并打算成立反对党请胡适来领导而惹祸上身遭停刊,雷震也遭诬陷入狱,但自由中国推行胡适所提倡的民主思想和言论自由,影响到后来台湾的党外运动与民进党的成立,是台湾民主运动的播种者。
李敖听说胡适之名,是在北平读小学期间。到台湾以后,借到一本《胡适文选》,读后为那崭新的思想和明白畅晓的语言所慑服,引起他“很大的狂热”,使他在“迷乱里面,放弃了旧有的道路”。
1952年,李敖在台中车站递了一封两千字的长信给胡适,表示了对胡的“人身崇拜”。
1953年,李敖上高中三年级后,休学在家,全力自学。这年年底,《胡适文存》的四集合印本由远东图书公司重印发行。合印本删去了多篇文章,李敖把它跟原版本比较之后,深感不满,写了《关於〈胡适文存〉》,予以批评,最初登于同学陆啸钊编的《大学杂志》,后删去一部分,改投雷震办的《自由中国》,在该刊1957年3月1日出版的十六卷五期发表,改题为《〈从读胡适文存〉说起》。
《陈之藩与胡适为忘年之交,赴美留学得到胡适赞助。致胡适信件收入《大学时代给胡适的信》。
胡适既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又是中国古典文化的研究大家。他还接受了西方文明的洗礼。1962年,蒋介石手书挽联对此高度概括,云:新文化中旧道德的楷模,旧lun理中新思想的师表。
胡适在50年代至70年的「极左」时期的中国大陆是个受到官方批判的人物,尤其是「极左」的史达林主义学者的攻击对象,其时的中国大陆的教材曾一度否定他的政治思想。
50年代初,曾对胡适展开大规模的批判运动。文之革结束后,近几十年来的研究都倾向於肯定他应有的历史地位;并且,胡适的《我的母亲》一文也被选入大陆全日制语文教育初中课本;在大陆的报刊杂志中,亦屡见有追念胡适先生精神的文章。
在唐德刚《胡适口述自传》中,被称为「不可救药的乐观主义者」。而胡适自我定位是:「有时我自称为历史家;有时又称为思想史家。但我从未自称我是哲学家,或其他各行的什麽专家。」
鲁?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